摩擦搅拌焊接的秘密:为何它在航空航太和船舶建造中如此受欢迎?

摩擦搅拌焊接(FSW)是一种固态连接技术,利用不耗损的工具将两个面对的工件连接在一起,且不会熔化工件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旋转工具与工件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热量,使得靠近焊接工具的区域变软。当工具在接头线上前进时,它会机械性地混合两块金属,并通过施加的机械压力来锻造这些热的、变软的金属,像是在连接粘土或面团一样。

摩擦搅拌焊接可以连接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普通钢、不锈钢和镁合金。

摩擦搅拌焊接最早在1967年由苏联的Klimenko专利提出,但当时并未进入商业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摩擦搅拌焊接在1991年于英国的焊接研究所(TWI)中得到实验验证并商业化,如今其应用范围已扩展至现代船舶、火车和航空航太领域。

运作原理

摩擦搅拌焊接的关键在于其运作原理。该过程使用一个旋转的圆柱形工具,这个工具具有一个直径小于其肩部的螺旋钉(也称为探针)。在焊接过程中,工具被送入两个夹紧的工件之间的对接接缝,直到探针刺入工件并肩部接触工件表面。在一段短暂的暂停后,工具以预设的焊接速度沿着接头线向前移动。摩擦热在耐磨材料与工件之间产生,并使材料变软而不熔化。

微观结构特征

摩擦搅拌焊接的固态特性与其工具形状及不对称速度特征,导致了独特的微观结构。这个微观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区域:

扩展区(Stir Zone)是重度变形材料的区域,其结构显示出特殊的“洋葱环”特征。

摩擦搅拌焊接还会因其微观结构中的几个区域产生特殊的特性,包括流动臂区(Flow Arm Zone)和热机械影响区(TMAZ),这些区域的应变和温度较低,然后是受热影响区(HAZ),这个区域的材料在焊接过程中未受到变形。

优势与限制

摩擦搅拌焊接的固态特性,相较于熔融焊接方法,可避免熔融阶段的问题,因此具有多项优势。其缺点是未正确施作时会导致特有的缺陷,例如“吻合接头”(Kissing Bond)和浸透不足等问题。

摩擦搅拌焊接的优势包括良好的焊接机械性能和环境友好性,且无需高训练要求的操作人员。

关键焊接参数

在摩擦搅拌焊接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参数需要考量,包括工具设计、工具转速和行进速度。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焊接效果,确保材料达到适当的流动性,避免缺陷的发生。

焊接力的影响

在焊接过程中,多种力会作用于工具,包括向下的力和平行于工具运动的行进力。这些力的变化会影响焊接质量。

超高的焊接温度及较慢的行进速度有利于减少工具的磨损。

许多研究表明,透过精细调整焊接参数,如工具倾斜度和插入深度,可以显著提升焊接的质量与效率。

结论

摩擦搅拌焊接凭借其独有的特性和优势,在航空航太以及船舶建造中的应用持续增加,为材料的连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然而,这项技术的成功运作需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严谨的掌控与微调,因此,未来又会如何影响焊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呢?

Trending Knowledge

这项革命性焊接技术,如何巧妙地避免了所有熔接缺陷?
在现代制造业中,焊接技术一直是关键步骤之一。而其中一种创新的焊接方法——摩擦搅拌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正凭借其独特的固态结合方式迅速崛起。这项技术利用非消耗性工具在不熔化母材的情况下,将两个金属工件进行融合。摩擦生热,使得工具与材料表面之间的接触面产生塑性流动,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熔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 <bloc
你知道吗?摩擦搅拌焊接如何创造无需熔化的强大接头?
摩擦搅拌焊接(FSW)是一种固态连接工艺,使用一种不可消耗的工具将两个面对面的工件连接在一起,而不需要将工件材料熔化。在这个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使靠近工具的区域变得柔软。在此之后,工具沿着接合线前进,机械地混合二者的金属,并通过工具施加的机械压力来锻造这些热软化的金属,类似于将黏土或面团混合在一起。这使得摩擦搅拌焊接在高强度焊接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锻造或挤压的铝合金中。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