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都熟悉吸入器这个设备,但您知道这些小工具如何神奇地将药物直接送到肺部吗?吸入式药物传递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主要用于治疗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肺部疾病。本文将深入探讨吸入式药物的运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解开这些看似普通却极具潜力的装置的秘密。
肺部药物传递是一种给药路径,患者使用吸入器将药物吸入,然后通过肺部的黏膜进入血液。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全身性副作用,因为药物在肺部局部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吸入装置包括:
MDI是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最常用吸入器。
该吸入器需要患者协调吸气与按动吸入器的动作。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出现了由吸气流触发的呼吸动作定量喷雾吸入器(BAMDI)。与雾化器相比,带有扩大器的MDI在药物传递的效力上相似,但在便利性和成本效益上则更为突出。
DPI中的固体药粉通过患者吸入的力量释放。
患者的吸气流速必须足够以克服DPI内部的阻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药物传递。然而,DPI对湿气敏感,需要特别注意储存环境。
SMI利用杠杆压缩弹簧产生的能量,将固定剂量的液体药物气雾化为可吸入的微小颗粒。由于气雾化速度慢,患者能更轻松地协调吸入与按压动作。
雾化器主要在紧急情况下或患者对于其他便携式吸入器的依从性差的情况下使用。
它能通过超声波或热力将水基液体药物转换为可吸入的液滴。
有效的肺部药物传递取决于药物颗粒的物理性质、呼吸模式以及呼吸道几何形状。
粒径和粒子密度会显著影响药物在呼吸道的沉积模式。
大小超过5微米的药物颗粒基本上会沉积在上呼吸道,而2到5微米的颗粒主要会在小气道沉积,小于2微米的颗粒则会沉积在肺泡。
呼吸的潮气量和平均滞留时间与药物颗粒的沉积有关。平均滞留时间或潮气量的增加会增强肺部的药物沉积。
气管分岔成支气管时,气流的涡流会增加颗粒在大呼吸道中的沉积。
虽然肺部给药具有减少全身性副作用与快速发作等优势,但也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药物需要穿过呼吸道的保护机制,并可能因为黏液分泌等问题而无法有效达到目标部位。
关于吸入式药物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特别是将肺部作为系统性循环入药通道的研发。可吸入的课题如吡咯啉静脉注射剂和吸入式阿莫西林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
吸入式药物的未来发展令人期待,随着技术的进步,您是否也对这些治疗手段的潜力感到兴奋与好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