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的结晶过程与其分子链的部分排列有关。这些分子链共同折叠,形成称为层状结构的有序区域,这些层状结构进一步组成较大的球形结构,称为球晶。聚合物的结晶通常发生在从熔融状态冷却、机械拉伸或溶剂蒸发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影响了聚合物的光学、力学、热学和化学特性。结晶度的不同会透过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估算,通常范围在10%到80%之间,结晶的聚合物常被称为“半结晶”聚合物。
聚合物由长的分子链组成,在熔融状态时这些链会形成不规则的缠结状态。在某些聚合物中,这种无序的结构在冷却时仍然保持,并快速转化为非晶状固体。相对而言,其他聚合物在冷却后会重新排列分子链,形成不同程度有序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尺寸通常在1微米的量级。
这些有序区域即为半结晶结构,既不完全晶体也不是完全非晶的结构。
结晶的第一步是成核,这一过程涉及小的纳米级区域的形成,其中某些链或其片段会发生平行的热运动。这些成核点可能会消失,或在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持续成长。成核受到杂质、染料、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的强烈影响,这被称为异质成核。
晶体生长通过折叠的聚合物链片段进一步添加来实现,并仅在熔点Tm以下和玻璃转变温度Tg以上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更高的温度会破坏分子排列,而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分子链运动则会冻结。
除了熔体成核的过程外,在纤维和薄膜制作中也会发生另一种结晶,这通常是由于聚合物在通过喷嘴时受到拉伸应力,部分对其分子进行排布。这种拉伸不仅增强了纤维的强度,还在光学属性上产生了显著的各向异性。
聚合物还可以从溶液中结晶,或在溶剂蒸发的过程中进行。这一过程高度依赖于浓度,稀溶液中的分子链无法互相连接,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分子链间互动的可能性增强,进而实现结晶。
当聚合物在极薄的层或纳米级的空间内结晶时,晶体的成核和生长可以显著受到影响。这样的受限环境往往会产生独特的层状结晶排列,从而赋予材料各向异性的特性。
透过拓扑化学聚合形成的聚合物通常具有结晶性,且许多情况下,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过程伴随着结晶性的保持。这些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聚合机制可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来确定,并在无需溶剂或试剂的情况下进行反应。
聚合物有序分子的比例被称为结晶度,通常范围在10%到80%之间。评估过程中,以密度测量、差热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为主。这些方法的测量值受资料的不同所影响。
结晶度的测量不仅能揭示聚合物的内部结构,也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其玻璃转变温度以下,非晶聚合物通常是刚硬而脆弱的;随着温度的提升,分子运动会增加,产生弹性特征。半结晶聚合物的弹性模量随着结晶度的上升而改变,具有强的各向异性。
结晶聚合物通常是不透明的,因为光在结晶与非晶区域之间的界面散射。相较之下,低结晶度或高结晶度的聚合物则显示较高的透明度,这对染色性质也有影响。
当我们深入理解聚合物结晶的过程及其特性时,是否能揭开未来材料科学的更多奥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