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氩法的秘密:这种全新年代测定技术如何颠覆科学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地质学家们对于年代测定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良中。氩氩法(40Ar/39Ar dating)正是一种全新的放射性年代测定技术,这项技术被设计用来超越传统钾-氩法(K/Ar dating)在精确度上的局限。本文将深入介绍这种技术的机制、应用及其对于科学界的影响。

氩氩法的基本原理

氩氩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只需一个岩石样本或者矿物晶体便可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需分割样本进行钾和氩的分开测试。该技术利用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子辐射,将稳定的钾(39K)转变为放射性钾(39Ar)。

这意味着,只要与已知年龄的标准样本一起进行辐照,便能通过单一的氩同位素测量计算出未知样本的年龄。

方法步骤

样本的准备通常包括颗粒的粉碎,选取单一的矿物晶体或岩石碎片进行分析。接着,这些样本会被辐照以产生39Ar,然后在高真空质谱仪中脱气,使用激光或电阻炉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矿物的晶体结构会降解,并释放出在地质过程中被捕获的气体。

随着样本年龄的增加,40Ar*的丰度越高,然而,这一增长的速率会随着40K的半衰期(约12.48亿年)而呈指数性衰减。

年龄计算

样本的年龄由以下公式计算: t = (1 / λ) ln(J × R + 1) 这里,λ是40K的放射性衰变常数,J是与辐照过程相关的参数,而R则是40Ar*/39Ar的比率。

相对测年

40Ar/39Ar方法仅能测量相对年龄。为了用这种技术计算年龄,J参数需要先通过与已知年龄的样本一起辐照来确定。因此,该方法需要依赖其他年代测定方法来获得此一标准。

多元应用

40Ar/39Ar的主要应用是日期变质岩和喷出岩。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断层系统的运动。在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闭合温度的情况下,某一岩石中的不同矿物会记录三个不同的「年龄」信息。虽然这些并非是固结年龄的记录,但对于重构岩石的热历史仍然相当有用。

重新校准的挑战

尽管氩氩法在年代测定上具有先进性,但也面临与其他测定方法略有不一致的挑战。研究显示,可能需要0.65%的修正,这意味着恐龙灭绝事件的真正年龄应被更新为6600万年至6610万年前。

结语

随着氩氩法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于地球历史的理解正在持续演进,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我们对地质时间的认识,还使得各类动态分析变得可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即将全面改变对过去事件的理解方式?

Trending Knowledge

从钾到氩:为什么40Ar/39Ar年代测定法比传统方法更精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学家一直在寻找更准确的方法来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年代。其中,氩-氩(40Ar/39Ar)年代测定法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成为钾-氩(K/Ar)年代测定法的优越替代方案。在许多研究中,40Ar/39Ar法以其高精度和简化的操作流程受到推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方法演变 传统的钾-氩年代测定法必须将样本分开进行钾和氩的单独测量。而40Ar/39Ar年代测定法仅需使
岩石的隐藏故事:氩氩法如何揭示地球历史的秘密?
在追寻地质历史的过程中,氩氩法(40Ar/39Ar dating)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今最精确的年代测定方法之一。这种放射性测年技术的诞生,正是为了超越传统的钾-氩法(K/Ar dating),提供更准确的岩石测定结果。 <blockquote> 氩氩法的核心在于只需要取样一块岩石或矿物晶粒,便能通过单次的氩同位素测量来得出准确的年龄。 </blockqu
地质学的时间旅行:你知道40Ar/39Ar年代测定法如何运作吗?
解开地质历史的谜团,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精确的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了40Ar/39Ar年代测定法,这是一种部署在核反应堆中的新技术,旨在提高年代测定的准确性。与传统的钾-氩(K/Ar)年代测定法相比,40Ar/39Ar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样本处理的复杂性,并且能够同时测量单个样本中的氩同位素,从而达到更高的准确性。 <blockquote>
nan
在数学的几何学领域中,渐近维度的概念正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在无限群体的几何组态理论中。这一概念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几何结构的理解,还为数学不同领域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桥梁。特别是在Guoliang Yu的研究中,他证实了拥有有限渐近维度的生成群将满足著名的Novikov猜想,这一结果引发了数学界的广泛关注。 渐近维度的定义由Mikhail Gromov于1993年首次提出,其目的是为了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