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出版的《白脆弱性:为何白人谈论种族主义如此困难》中,作者罗宾·迪安杰洛(Robin DiAngelo)深刻探讨了美国的种族关系。这本书在2020年因乔治·佛洛伊德抗议事件而重新引发广泛关注,其内容对于种族讨论的开启引起了许多思考,但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白脆弱性”指的是当白人的种族身份受到质疑,只要它被提及或挑战,便会引发的防御反应。
迪安杰洛是一位资深的多样性培训学者,这本书是她的第三部作品,借鉴了她在多样性教育方面的20年经验。她首次在2011年提出「白脆弱性」的概念,并在书中强调,白人对于种族问题的脆弱反应往往使得深入和诚实的讨论难以实现。根据她的观点,种族主义不是仅由少数「坏人」所造成,而是一个更为系统的问题,这一观念在她的书中得到了明确强调。
这本书在2018年出版时便迅速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于2020年佛洛伊德事件后再次回升,进一步引爆了公众对于种族问题及白人身份的反思。
在她的书中,迪安杰洛批评了「颜色盲」的观念,认为这使人们无法认识到现今社会中种族的重要性。
进一步而言,迪安杰洛在书中指出,白人通常将自己视为「无种族」或「默认种族」,由此造成的隔离感使他们难以接受种族问题的存在。她提到,许多白人在面对讨论种族主义的情况下,会感到不安且往往采取逃避或防御的态度。
虽然迪安杰洛的书受到了广泛好评,甚至在某些评论中被认为是现代反种族主义的重要作品,但在佛洛伊德事件后,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出现了分歧。一些评论者将其视为一部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却也有不少批评声音指出其内容缺乏解决方案,且可能过于将矛头指向个人而非结构性问题。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思想和行为中的隐性种族主义,呼吁谦逊和警惕。”
《白脆弱性》在多个平台上持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报导,它成为了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并进一步引发了有关如何真正面对和解决种族问题的讨论。
然而,随著书籍影响力的扩大,迪安杰洛也遭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批评。有评论人士认为,书中的观点简化了种族问题,将所有白人划归为具有种族主义倾向的群体,且过度强调了情感反应而忽视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性。甚至有批评者将其称为「心理学的胡说」,质疑其对种族多样性及颜色的过度依赖。
“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更深层次的种族问题,仅靠自我反思是远远不够的。”
这一系列批评反映了人们对于反种族主义日益复杂的看法,并引发关于如何在语言和行为上真正朝向改变的热议。许多人呼吁着眼于具体的社会改革,而非简单的个人或情感层面的改变。
在这本书中,迪安杰洛似乎成功地引发了对美国当前种族问题的辩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无法否认其对社会传播及思想的影响。许多读者在书中找到共鸣,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种族身份与社会角色。书中提出的概念和讨论引发了多方的讨论精练及深思,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批评,最终都能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对话。
在拓展对于种族的理解与讨论时,我们是否能突破个人脆弱的反应,真正进行建设性的对话,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