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呼吸急促、胸痛以及咳嗽。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后的三到七天内出现。肺鼠疫是鼠疫的三种形式之一,其他两种形式为败血性鼠疫和淋巴腺鼠疫。肺鼠疫可以在最初的淋巴腺鼠疫或败血性鼠疫感染之后发展,亦可通过呼吸来自其他感染者或动物的空气飞沫而传播。
肺鼠疫的传播途径不仅限于感染的动物或其跳蚤,实际上,这种病症可以直接从一名病人传给另一名病人。
肺鼠疫的症状非常明显,最显著的症状包括咳嗽,常伴随咯血(咳出血液)。初期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头痛、虚弱感以及迅速发展的肺炎,随后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和有时出现血性或水样的痰。肺炎会在两到四天内恶化,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休克,若未及早治疗,患者可能在36小时内死亡。
肺鼠疫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要由于吸入气溶胶化的鼠疫细菌,二是因败血性鼠疫从血流中扩散到肺部而引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肺鼠疫的传染方式使得其在流行期间能迅速蔓延,在某些情况下,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组织的检查也可能导致感染。
肺鼠疫的死亡率非常高。如果不明确早期介入,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其死亡率可达100%。
治疗肺鼠疫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应在初次出现症状的24小时内接受钻石粉等抗生素的治疗,这是降低死亡风险的有力措施。目前,许多国家尚未普遍提供疫苗,因而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及随时隔离患者。此外,穿戴良好密合的外科口罩也有助于保护周边的人免于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自2002年以来,已经有七个鼠疫疫情在多个国家发生,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美洲。自1998年至2009年期间,报告的病例接近24,000例,其中约有2,000人死于这种病。
2005和200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了两次疫情,其中2005年的疫情透过回顾血样被检测出来,总死亡人数达到111人。
1994年9月,印度爆发的疫情造成50人死于鼠疫,并导致前往新德里的空中旅行遭到停止,直至疫情控制。
1910至1911年期间,中国满洲发生的肺鼠疫疫情造成约60,000人死亡。虽然中国已经大幅消除肺鼠疫,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仍有偶发病例。
2010年8月,秘鲁爆发的疫情造成14岁男孩死亡,并感染了至少31人,其中有四例为肺鼠疫。
2013年11月,马达加斯加爆发鼠疫,截至12月16日,共有至少89人感染,39人死亡,其中至少有两例为肺鼠疫。
1924年,洛杉矶发生鼠疫疫情,造成30人死亡。 2007年,公园保护生物学家在大峡谷国家公园中因肺鼠疫去世。
肺鼠疫的历史告诉我们,这种致命疾病若得不到妥善的控制,将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随着全球繁忙的旅行和贸易,这样的疾病如何再次潜入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