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α-还原酶缺乏症(5αR2D)是一种由SRD5A2基因突变引起的自体隐性疾病,影响仅限于遗传男性。这种罕见病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5α还原酶类型2(5αR2)的活性受损,导致5α-二氢睪固酮(DHT)水平降低。这对胎儿的性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外生殖器和前列腺的形成。 5αR2D患者常见的表现包括生殖器模糊、下尿道裂和小阴茎等现象,但在青春期时,患者大多会发展出典型的男性特征,如深沉的嗓音和胡须。
由于外部生殖器的发育受到影响,许多患有5αR2D的男性在性别分配时面临着挑战和争议。
患有5αR2D的男性有着广泛的临床表现,可能出现从近乎女性的生殖器到轻度男性生殖器的各种情况。内部生殖结构,包括输精管、精囊、附睾和射精管,通常是正常的,但阴囊中的睪丸通常未下降,且前列腺发育不全。由于胚胎时期的基因突变,这种情况的多样性显示出除了SRD5A2基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尽管如此,受影响的男性在青春期仍能表现出一些典型的男性特征,例如声音变深和肌肉发展。
5α-还原酶是由SRD5A2基因编码的一种酶,它的作用是促进睪酮转化为DHT。该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任何突变都可能影响此过程。这种遗传模式是自体隐性,因此要有两个拷贝的SRD5A2基因发生变异,患者才会表现出5αR2D的典型症状。研究发现,该基因中存在多种突变,其中以错误的突变最为普遍,可能导致5αR2活性降低或完全丧失。
5αR2D的诊断通常在出生到青春期之间进行。除了临床评估外,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例如测量睪酮和DHT的比例,可用以识别5αR2的活性。此病症的诊断需要考虑到家族史和分子检测。对于未成年人,强调遵循伦理考量并保障其最佳健康及心理发展。在性别分配方面,虽然过去习惯将患有此症的男性视为女孩进行性别培养,但随着对该病更深入的理解,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这一做法需要重新评估。
许多患者在青春期发展出男性特征后,选择认同男性性别,这对以往的性别指派 decisions提出了挑战。
5αR2D是一种稀有病症,全球范围内都有报告发现。根据2020年的研究,已在44个国家确认了434例5αR2D病例。每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对性别认同和决策过程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早期的医学研究指出,这一病症的临床特点在1961年首次被描述,并在1974年确定为由SRD5A2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在一些文化中,这种情况导致了对性别的重新定义。例如,在多米尼加,这些被称为“güevedoces”的男性通常被认为属于第三性别。他们的存在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范畴,引发了人们对性别认同的重新思考。在体育界,部分患者曾因其生理特征被迫接受手术以符合女性运动员的要求,这引发了对性别和公平的广泛讨论与争论。
随着对5αR2D的关注增加,人们开始反思在性别指派、社会角色和性别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究竟在生物学与文化的交互影响下,性别认同的演变将带来怎样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