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丧失(anosmia),也被称为嗅觉失常,是指失去检测一种或多种气味的能力。根据研究,这种情况可以是暂时的或持久的,而不仅仅是喷鼻擦或普通感冒所能解释的。这种失去嗅觉的现象,在普通人中相对少见,但近年来与COVID-19的关联引起了广泛关注。
失去嗅觉不仅仅是对于气味的影响,它还可能改变我们对食物的感知和情绪的反应。
根据报导,约80%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期间会经历嗅觉或味觉的变化。这种病症不仅是感染后的常见症状,还可能成为COVID-19的早期指标。许多医生指出,嗅觉丧失往往比发烧、咳嗽或疲劳等传统症状能更早揭示感染的可能性。
实际上,至少有一项调查显示,在200万名接受调查的参与者中,那些有嗅觉丧失的人,其COVID-19阳性率显示有显著提升。这一点使得嗅觉丧失成为了医学界重新评估疫情指标的焦点。
嗅觉丧失已成为疫情中不可忽视的症状,一些国家将其列为官方症状并开发嗅觉测试作为筛查工具。
嗅觉丧失的存在会对个人的生活造成许多不便,包括对食物的兴趣减少及情绪改变。对于那些在急性阶段出现嗅觉丧失的患者,研究发现他们的决策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更冲动的行为反应,这与大脑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变化有关。
许多人在感受到嗅觉丧失的同时,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低落,特别是这影响了他们与某些气味记忆的联系,如草地的气味或是亲人的气息。在这方面,嗅觉丧失远比许多人所假定的要严重。
多国统计数据显示,COVID-19患者经常出现嗅觉丧失的情况,这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对这一症状的认识。在COVID-19流行期间,针对失去嗅觉的关注也促进了全球嗅觉研究协作网的成立,以探究这一症状的成因及潜在治疗方案。
自疫情开始以来,对于“嗅觉丢失”、“嗅觉丧失”等关键字的搜寻量急剧增加,并与病例和死亡数量呈现正相关。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导致这些化学性感觉障碍的机制,以寻求解释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这类研究的趋势显示,嗅觉的丧失可能是一个更为深刻的生理运作问题,而非单纯的症状。
对于嗅觉丧失的关注有可能促进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出现。医学界也已经在探索利用基因疗法恢复某些因先天因素造成的嗅觉缺失。即使当前无法完全治愈,但新的研究不断展现出恢复嗅觉的希望。
结合COVID-19进行对嗅觉丧失的研究,有望促进对更广泛嗅觉功能的理解。随着相关社会意识的提升,人们也许会对嗅觉丧失这一疾病的学术及社会关注逐渐改变,促进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及资源投入。
如果嗅觉丧失在COVID-19中是一个关键的早期征兆,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日常生活中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官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