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嗅症(Anosmia),通常被称为嗅觉失常,是指无法检测到一种或多种气味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失嗅症可分为获得性失嗅症和先天性失嗅症。
了解这些不同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失嗅症的根源和影响。获得性失嗅症是由粘膜发炎、鼻通道阻塞或脑部受损等因素所引起的,而先天性失嗅症则是从出生开始就无法感知气味,这通常与基因因素或嗅觉系统的发育异常有关。
失嗅症是一种嗅觉丧失的状态,这可能是部分或完全的,还可能对某些特定气味敏感度较低。如果某人对某些或所有气味之敏感度降低,则称为嗅觉低下(Hyposmia)。
失嗅症的影响可能是相当负面的。对于突发性失嗅症的人来说,食品的美味可能会大幅降低,尽管相比之下,先天性失嗅症的患者却很少抱怨这一点,甚至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
而且,由于人们常对失嗅症的误解,使得患者在获得医疗帮助上可能遇到困难,这与其他感官的丧失如听力或视力相比,往往不被重视。失去嗅觉同样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妨碍了人们检测瓦斯泄漏、火灾和变质食品的能力。
暂时性的失嗅症通常由鼻塞或感染引起,而永久性的失嗅症则可能是由嗅觉受器神经元的死亡或脑部受伤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失嗅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导致。调查发现,这类病人家庭成员也经常有类似的过去历史,显示其可能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模式。
随着COVID-19疫情的爆发,研究发现嗅觉以及味觉障碍成为了该疾病的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之一。调查显示,COVID-19患者中高达80%会有某种程度的嗅觉改变,这一情况更被认为是预测感染的强指标。
因此,对于了解这一症状背后的机制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许多国家也将失嗅症列为COVID-19的官方症状,并发展出“嗅觉测试”作为潜在的筛选工具。
失嗅症的诊断通常始于详细病史的询问,可能的相关受伤事件,如上呼吸道感染或头部受伤等,并可进行内窥镜检查以检查鼻腔的阻塞因素。尽管由脑损伤引起的失嗅症无法治疗,但由于黏膜的炎症改变所引起的失嗅症则可以透过使用皮质类固醇来治疗。
段时间后可能需要再次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口服的皮质类固醇和长期鼻用喷雾剂,这有助于减少炎症并改善嗅觉。
在美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3%受到了失嗅症的影响。根据2012年的研究,40至49岁的年龄组中,失嗅症的发病率为0.3%,而80岁及以上则上升至14.1%。
对于失去嗅觉的人来说,生活可能充满了挑战。许多失嗅症患者发现,他们在社交场合中面临着认知和情感的困扰,甚至有些人会假装自己能闻到气味,以免被其他人异样的眼光审视。这表明,嗅觉对于个人身份和社会互动的影响不容小觑。
失嗅症的存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种感觉的缺失,还关系到安全、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
那么,这些无法闻到气味的人将如何适应并找到生活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