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科技的进步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其中,H2S雷达系统的出现,无疑是助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在黑暗中导航的一个重要突破。 H2S雷达系统是首个空中地面扫描雷达系统,对于夜间及恶劣天气的轰炸任务来说,无疑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
H2S雷达可以在多达350公里的范围内精确识别地面目标,这远超过当时的无线电导航辅助系统。
自1943年起,H2S系统的正式投入使用,让英国空军能够在任何天候条件下进行精确打击。它的发展始于1941年,当时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体有不同的雷达回波信号,这使得飞机能够透过雷达在夜空中导航,确认地面标志和目标。最初的H2S样机于1942年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雷达能够制作出飞机下方区域的地图。
最初的H2S雷达系统被称为BN(Blind Navigation),不久便改为H2S,这一名称的由来至今仍存在争议。有人说它代表了“Height to Slope”,也有人认为其意义为“Home Sweet Home”。此外,有趣的是,这个名称还与氢硫酸盐(H2S)相关,因为发明者们发现,将雷达指向地面,能开创出用于地面追踪的新用途,这种“臭气”源于他们早期思考的不足。
1943年,当H2S的分辨率不足以应对大城市的扫描时,H2S Mk. III的研发随之展开。
H2S的开发背景,必须追溯至英国皇家空军在二战最初的夜间轰炸任务。然而,根据《巴特报告》(Butt Report),大多数炸弹并没有精确落在目标范围内,这促使指挥官们思考如何改善夜间攻击的准确性。随着雷达技术的突破,H2S的研发工作于1941年开始提速。由约翰·兰德尔和哈里·布特于伯明翰大学研发的微波真空管——腔体磁控管,为这一系统提供了所需的技术基础。
1942年初,英国航空电子技术研究所(TRE)成立了新团队,专门开发基于AIS的S波段雷达。 H2S系统最早在哈利法克斯轰炸机上进行了测试,随着实验的进展,这项技术被认为具备了足够的潜力,随即进入生产阶段。
在首次实战部署时,H2S成功协助轰炸机在整个战争期间执行多次重要任务。
随着H2S的正式使用,英国皇家空军在1943年的许多轰炸任务中证明了其有效性。在汉堡的“戈摩拉行动”中,H2S帮助英军成功定位目标,轰炸效果良好。然而,H2S的切实运行也促使德国空军开始进行应对,通过研发FuG 350 Naxos雷达探测器来应对H2S的操作信号。
究其原因,H2S的发展和应用在整个战争中充满了技术上的挑战与军事上的挣扎。尽管德国的反制措施增加了H2S使用的风险,但最终的研发和运用仍然确保了其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在战争结束后,H2S系统甚至一直服役到1982年的福克兰战争,显示出其技术的持久性和影响力。
科技的进步在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究竟在未来的战争中,还会有哪些科技革命性的应用出现,来改变战争的面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