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中不断增加的压力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食道反流疾病(即胃食道逆流)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不适感,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合并症,如巴雷特食道,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
巴雷特食道的主要特征是食道低部的粘膜细胞出现异常变化,从正常的鳞状上皮转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并伴随着肠腺细胞的出现。
巴雷特食道的形成通常是慢性胃酸反流的结果。持续的酸性刺激使得正常的鳞状细胞逐渐被更能耐受这些刺激的细胞取代,这一过程称为上皮化生。这不仅是身体对伤害的适应,更加剧了发展成食道腺癌的风险。
虽然巴雷特食道本身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症状,但它与胃食道逆流症(GERD) 通常相关的症状却是明显的,例如:
研究显示,巴雷特食道与腹部肥胖有更高的关联,特别是中心性肥胖。
巴雷特食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造成的。持续的胃食道逆流导致胃酸和食物残渣进入食道,这对食道细胞造成损伤。有研究指出,一些干扰细胞的特征性因子,例如HOXA13,可能会使这些细胞更具抗性。
虽然科学家尚未找出谁会因为心灼痛而发展成巴雷特食道,但已有的研究显示,慢性心灼痛明显会增加风险。然而,有些巴雷特食道患者甚至可能没有心灼痛的症状。
巴雷特食道的诊断需要透过内视镜检查确认,主要是检查食道底部是否有柱状上皮的存在,并透过活检进行显微镜下的组织检查。
现行的筛检标准建议60岁以上有长期反流症状的男性进行内视镜检查。
在新冠疫情之后,苏格兰地区的医疗机构开始使用一种可吞咽的海绵进行细胞样本的收集,以作为诊断的辅助工具。
对于巴雷特食道患者的管理往往会根据细胞的变化进行。若出现高级别异型增生,则可能需要进行内视镜切除或烧灼治疗。相反,对于未出现异型增生的患者,则会采取定期观察的策略。
目前尚无法确定哪些患者会发展成食道癌,但研究指出一些基因异常可能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尽管巴雷特食道是一种癌前病变,但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医疗管理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风险。面对不断上升的食道癌发病率,我们是否应该更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胃食道逆流的筛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