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胆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HC)是一种透过X光检查肝脏内胆管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将对比剂注入肝脏的胆管,以清楚显示胆道的解剖结构,这一技术在1937年首次报导,于1952年获得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这一程序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诊疗手段,特别是在内窥镜逆行胆胰造影(ERCP)失败时。
经皮肝胆造影为哪些临床情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诊断支持?
经皮肝胆造影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最常见的用途包括:
除此之外,经皮肝胆造影还可用于排出未破裂或不复杂的棉浸囊肿,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能见到其价值。
进行经皮肝胆造影时,有几项禁忌症须特别注意:
进行经皮肝胆造影的时候,会使用低渗透压的对比剂,质量为150 mg/ml,一般注射容量在20至60毫升之间。患者在手术前需禁食四小时,并可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以减少感染风险。此外,对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烦躁症状可进行镇静及疼痛管理。
在进行操作前,医疗人员会通过床边超声检查确认扩张胆管的位置,并在肝右叶的部位做出穿刺标记。过程中若过多注入对比剂,可能会在肝脏内造成不必要的压迫或混淆。
尽管经皮肝胆造影相对安全,但与内窥镜胆道引流相比,其潜在的风险包括:
当内窥镜逆行胆道引流(ERBD)不成功时,经皮肝胆引流则经常被采用。尽管ERBD是首选方法,如何在临床上选择手术方法依赖于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人员的判断。
当其他常规清除方法失败时,经皮肝胆造影也可用于刮除胆道结石,这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程序,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后续检查。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进步,您认为未来经皮肝胆造影技术将如何进一步演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