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水产养殖占据了整个渔业总产出的相当大比例。这项产业在这个群岛的历史悠久,自几个世纪前开始,渔民就已经在潮汐供水的鱼塘中养殖野生捕捞的吐司鱼。现代的水产养殖涵盖了淡水、咸水及海水,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包括吐司鱼和鲤鱼,其他如虾、蟹、龙虾及海藻等生物也有一定的养殖量。
根据研究显示,菲律宾的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而该国是全球第四大海藻生产国。
水产养殖业在当地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促进了渔民的收入,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根据报导,水产养殖行业直接雇用了超过230,000人,这些人中许多都是富有土地所有者的雇员。尽管部分工人拥有自己的产出,大多数却依赖于这份工作谋生。
然而,水产养殖的扩张并不全是正面的新闻。鱼塘的开发摧毁了大面积的红树林,并且在某些水域的养殖也引发了与捕捞渔业的摩擦。而且,有些为养殖目的而引入的物种已经成为入侵物种,这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此外,水产养殖也对某些生态系统直接造成了污染。
「水产养殖必须与生态系统的保护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在商品层面上,菲律宾的水产养殖生产了多样化的产品。五大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吐司鱼、鲤鱼、巨型老虎虾、海藻及泥蟹。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消费,很多高价值商品还被出口到其他国家。这让数以千计的家庭能够盈余,生活得以改善。
根据2018年的调查,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8.9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水产养殖的第11大国。展望未来,水产养殖业仍有许多潜力可以开发,特别是在技术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创新。
「利用科技提升产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水产养殖未来的关键。」
政策的支持是推动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推动渔业增长,成为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同时,地方政府在此领域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多数水产养殖场的管理均由各市或乡镇负责。
总体而言,水产养殖在菲律宾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就业和产值的增长,但也面临着生态和技术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