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休克综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是由细菌毒素所引起的一种危险病症。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烧、皮疹、皮肤剥落及低血压等,甚至会在短短两天内进而引起多脏器衰竭,夺去患者的生命。关于TSS的病因,最常见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然而,不同的潜在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病症出现。
根据医学报告,链球菌性毒性休克综合症的死亡率可高达5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约为5%。
TSS的症状因病原菌而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TSS通常出现在本身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身上,其症状包括高烧和低血压,并快速进展至昏迷及多脏器衰竭。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特征性皮疹类似日晒烧伤,而链球菌性TSS则较少会出现类似皮疹。
及时的诊断对于TSS的治疗至为关键,但最初的症状往往难以与其他疾病相区分。
TSS的发展主要源于超抗原毒素。这些毒素的影响使得身体的T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激活,造成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全身性疾病状况恶化。至于风险因素,使用超吸收性卫生棉条、近期产后或流产、皮肤感染等均增加了发生TSS的机率。
无论是女性在生理期间使用不当的卫生棉条,或是在其他情况下的开放性伤口,都可能引发这种危险的综合症。
TSS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医疗团队将会提供强效的抗生素和静脉输液,并对感染源进行手术处理。该病的病死率高达30%至70%,不过若能获得及时的医疗介入,通常可于两至三周内完全康复。
重要的是,在TSS的情形下,及早移除感染来源的效果会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机率。
在1980年代,TSS的报告案例显著增加,特别是与高吸收力的卫生棉条有关。由于这些棉条促进了细菌的滋生,导致许多使用者感染。 TSS的初步描述来自1927年,但直到后来才引起注意。直到现今,TSS仍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关注事项,特别在冬春季节更为常见。
多数的TSS病例不仅限于女性的生理期间,涉及皮肤伤口、外科手术等其它情况所引发的案例占比也高达50%。
毒性休克综合症是一种迅速且致命的病症,了解其症状、风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面对如此急速的病况发展,我们是否应更积极地探索这类疾病的预防与早期诊断策略,以拯救更多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