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或称阴茎上皮癌,是一种在阴茎的皮肤或组织中发生的癌症。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异常生长、阴茎皮肤上的溃疡或伤口,以及出血或异味分泌物。这种癌症的风险因素包括包茎(即无法将包皮向后翻)、慢性炎症、吸烟、HPV感染、尖圭湿疣、有多个性伴侣及早期性行为等。根据统计,约95%的阴茎癌是鳞状细胞癌,其他类型如梅克尔细胞癌、小细胞癌及黑色素瘤则相对罕见。
阴茎癌可以表现为阴茎的红肿及刺激,尤其是龟头或内包皮的皮肤增厚,或出现外生性(外突)或呈“指状”的(乳头状)生长。
阴茎癌可能伴随有阴茎分泌物,并在排尿时感到困难或灼痛(尿频),以及出血等症状。
研究显示,HIV阳性的男性相较于HIV阴性男性,患阴茎癌的风险增加八倍。另一方面,HPV也是阴茎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平均每年约有800个(约40%)诊断出来的阴茎癌案例与HPV相关。
差的卫生条件往往会增加男性感患阴茎癌的风险。包皮下积聚的包皮垢(smegma)被认为可能会引起刺激和炎症,进而提高癌症风险。
包茎是阴茎癌的重要风险因素,Odds ratio可达38至65。
阴茎癌在50岁以下的男性中相对罕见,约四分之三的阴茎癌患者年龄超过55岁。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烟草使用及紫外线照射。
阴茎癌通常起源于前驱病变,这些病变一般会从低级别进展到高级别。对于HPV相关的阴茎癌,其发展顺序包括:鳞状增生、低级别阴茎上皮内瘤(PIN)、高级别PIN及侵袭性阴茎癌。
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建议使用p16INK4A免疫染色进行HPV相关阴茎癌的诊断。
阴茎癌的治疗取决于诊断时肿瘤的临床分期。常见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生物治疗。手术方式通常包括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健康组织、激光手术及包茎切除等。
早期诊断的预后通常较好,整体五年存活率约为50%。在发展国家,阴茎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癌症,每年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0.3至1例,在发展中国家,则较为常见。
随着对阴茎癌的认知提升,了解其风险因素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加以预防。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这种癌症的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