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在环境中存在,涉及自然和人为来源,是一个全球健康问题。自然界中的铀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和水中,而人为来源方面,铀的产生与采矿、农业中的磷矿、武器制造及核能生产等有关。尽管天然铀的放射性一般较低,铀仍是一种有毒金属,能扰乱肾脏、大脑、肝脏、心脏和其他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隐忧。
铀的生物半衰期约为15天,这表示人体需要这段时间来排除一半的铀含量。
铀作为自然存在的元素,其浓度在岩石、土壤和水中通常较低。根据联合国科学委员会的数据,土壤中铀的正常浓度范围为300微克/公斤至11.7毫克/公斤。铀的丰富程度超过锑、镁、铬等金属。
许多矿物中都含有铀,包括铀钴矿、杏仁矿等。某些物质如磷矿石储集中含有大量铀,铀也常见于褐煤和单斑沙等富铀矿石中。煤燃烧的灰烬也丰富铀,这导致了几个「开采」这些废弃物以提取铀的提案。
采矿是环境中铀污染的主要来源。铀的磨矿会产生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包含铀、镭和钋等物质,造成环境无法避免的放射性污染。
全球70%的铀资源位于原住民的传统土地上,这导致了由于环境风险所引发的各种环境冲突。
在早期的铀采矿和磨矿行业中,工作人员对放射性危害并未予以重视,导致了高剂量的辐射暴露。尤其是位于地下的铀矿工,吸入氡气使脑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
军事活动也是铀的来源,尤其是在核武器或弹药测试地点。铀的使用长期受到争议,特别是铀贫化作为装甲穿透弹的背景下,已经在多地测试,造成了污染对当地水源的影响。
核能产业也是环境中铀的来源之一,主要是透过核能废物或核灾事故来引起讨论。至2020年,全球储存的高放射性废物已超过25万公吨。随着老旧储存容器的腐蚀,部分废料已泄露进入环境。
可溶性铀盐的毒性不如其他重金属如铅或汞,但其对肾脏的损害却是显著的。世卫组织建议一般民众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0.5微克/公斤体重。
「所有这些污染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将是微妙而广泛的,因此难以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检测。」
自1950年以来,对铀矿工的全面研究揭示了铀开采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早期的干预和规范已经减少了铀地区的辐射水平,但多起事故,包括1979年新墨西哥的教堂岩铀磨矿事故,也显示出采矿过程中潜在的严重风险。
面对环境中的铀问题,从自然来源到人为活动,不同的声音持续在争论中共存。从公共健康到军事活动,铀的潜在影响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这究竟代表了什么样的社会选择与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