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墨水,又称为不褪色墨水,是一种半永久性墨水或染料,经常在选举时涂抹于选民的食指上,旨在防止选举诈骗,例如重复投票。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身分证明文件不够标准化或制度化的国家。不同于传统的表决方式,选举墨水的使用具有其独特的做用和背景,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挑战。
选举墨水的第一个使用案例出现在1962年印度的大选,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国家采纳了这种防范措施。
选举墨水通常被涂抹于左手的拇指上,通常会涂到指甲和指根,这样可以确保其不易于快速去除。根据各国的习惯和需要,墨水的涂抹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斯里兰卡,墨水会涂在左手的小指上。最常见的涂抹方法包括使用海绵的浸泡瓶、刷子、喷雾瓶,以及标记笔。
选举墨水通常用银氯化钾作为染色成分,这会在紫外光照射下留下永久痕迹。
这种墨水的成分也多样化,通常含有颜色显示剂,以及银氮化物,后者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对皮肤进行染色,这种标记几乎无法被清洗掉,并且会随着外部皮肤细胞的更替慢慢消失。一般的选举墨水包含10%、14%或18%的银氮化物溶液,具体百分比取决于标记需要保持可见的时间。
选举墨水标记通常可在皮肤上维持72至96小时,而在指甲与指根处则可持续2至4周。选举墨水的颜色最初是紫色,这在选举期间可提供直观的识别。然而,在2005年苏里南的立法选举中,选举墨水的颜色变成了橘色,这样不仅持久,还更具吸引力,因其与国家颜色相似。
通常,标记笔是使用上最有效的,5毫升的标记笔能够为600位选民进行标记。
然而,选举墨水的使用并不是没有争议。在秘鲁,武装游击队「闪亮道路」曾威胁会杀死留有印记的选民,以此阻止他们参加选举。在200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选举官被指责使用了效果不佳的墨水,部分选民的手指被标记为不牢固的墨水。此外,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时,选举机构在选举前一周取消了使用选举墨水的决定,理由是这直到违宪。
在2013年马来西亚的大选中,有选民反映墨水是可以被轻易洗去的,这引发了人们对选举公平性的质疑。
选举墨水被多个国家使用过,从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到非洲的津巴布韦、肯尼亚等,足足超过30个国家。不过,这种实用工具在一些国家却遭遇了大规模的抗议或是拒绝使用,特别是在存在安全威胁的地方。
在某些国家,选举墨水被视为确保选举完整性的工具,但是在另一部分地区却被认为可能成为威权主义政权打压公民选举权利的工具。
选举墨水的使用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措施在某些地方是有效的防止重复投票的工具,但其背景之下,却也流露出选民在民主参与中的恐惧与不安。墨水的方法是否真正有助于建立选举的公正与透明?我们是否需要寻求其他有效的选举方式来保护选民的权利与选举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