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创伤后压力症(CPTSD)是一种由多次或持续的创伤事件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障碍,这种障碍在个体感受到逃避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发展而来。 CPTSD的症状不仅包括创伤后压力症(PTSD)所特有的重经历、回避和过度警觉,还有情感失调、负面自我信念及人际关系困难等额外的症状群。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CPTSD是PTSD的一个子类别,其主要特征是情感调节困难和对自我的负面信念。
在ICD-11中,诊断CPTSD需要满足PTSD的标准,并显示出情感调节困难、负面自我信念和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困难。这些症状必须引起生活中的重大功能障碍。
与成年人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经历通常涉及到家庭暴力、虐待及失去主要照顾者的关系。这使得他们更易发展出复杂的创伤。学者们提出的「发展性创伤障碍」(DTD)概念,就是将CPTSD的类似术语运用到儿童的情况中。
儿童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遭遇创伤后,展现的症状与成年人有着显著的区别。
成人的CPTSD病人常常经历长期的人际创伤,这种创伤可能来源于童年,影响个体的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这些病人通常感觉自己与他人无法建立信任,并因受到虐待而持有负面的自我形象。
CPTSD而非PTSD的显著特征,是一种失去自我感的状态,这通常与长期的虐待和创伤经历有关。
在诊断的实践中,CPTSD与PTSD的区别在于其症状的范畴和影响深度。 PTSD重点在于重经历、回避和警觉,而CPTSD则更关注个体的情感调节、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的困难。
针对CPTSD的治疗策略通常需要更具体针对人际关系的困难,并考虑到个体的情感失调。许多标准的PTSD治疗方法对CPTSD的疗效可能有限,因为CPTSD要求针对更复杂的症状进行处理。
针对CPTSD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人际互动,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质。
复杂创伤后压力症(CPTSD)是一个多面向的障碍,其影响范围比PTSD更广泛、更难以治疗。对于在生活中遭遇重复创伤的个体,及时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每一位医疗专业人员与相关支持系统都应该了解CPTSD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对于CPTSD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康复与重建自我认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