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胫束症候群(ITBS)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特别是在跑者中更为普遍。这种症候群由于髂胫束与股骨外侧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炎症,通常会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尤其是在膝关节弯曲30度时疼痛最为剧烈。女性的风险因素包括臀部内收和膝部内旋,而男性则是臀部内旋和膝部外收。
研究显示,髂胫束症候群在长跑、骑自行车、举重和军事训练中最为常见。
髂胫束症候群的症状包括膝关节外侧的刺痛感,伴随着肿胀或组织增厚。在症状初期,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出现,但随着病情加重,疼痛会在活动时发作,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存在。跑步上坡或下坡以及拉长步幅都会加剧疼痛。
因此,了解髂胫束症候群的症状,可以帮助跑者及早自我诊断和改善。
髂胫束症候群的风险因素范围广泛,包括训练习惯、解剖异常或肌肉失衡等。据报导,髂胫束在跑步或骑自行车时会在股骨外侧髁处反覆滑动,进而造成摩擦和炎症。此外,还有说法认为,髂胫束在膝关节30度弯曲时可能发生夹击,这种姿势在跑步和骑自行车时很常见。
肌肉的平衡和力量训练对于预防和治疗此症候群至关重要。
髂胫束症候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和体格检查,特别是检查髂胫束在穿过股骨外侧髁时的触痛情况。其他可能引起膝痛的症状,如外侧半月板损伤、退化性关节病以及腘绳肌肌腱病,都需要与髂胫束症候群进行鉴别诊断。
这些体检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为髂胫束症候群,而无需依赖影像学检查。
对于髂胫束症候群的治疗通常以保守方法为主。首先是休息和冷敷,以及压迫和抬高受伤部位(即RICE方法),以减轻疼痛和炎症。随后可以通过拉伸和物理治疗来进行康复。
而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注射类固醇和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也能有效缓解疼痛。
大多数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可在4到8周内改善。手术疗法则用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髂胫束症候群在运动员中相当常见,特别是长跑者。研究显示,跑步相关的伤害中,大约12%都是由髂胫束症候群引起的。
这种情况在军事训练中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显示出顽强的运动习惯可能会增加其风险。
总结来说,跑者面临髂胫束症候群的威胁,不仅仅是因为活动的强度与频率,更因为身体的解剖结构和肌肉功能。适当的运动和训练可减少此症状的发生。那么,跑者又该如何有效预防这个常见的运动伤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