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D),俗称「蚕豆病」,是最常见的酶缺乏性贫血之一。这是一种先天性代谢异常,易使红血球破裂,尽管大多数患者通常无症状,但在特定触发后,却可能出现如黄疸、尿液变深、呼吸急促和疲倦等症状。这种状况并不罕见,估计全球有约4亿人受此影响,尤其在非洲、亚洲、地中海地区及中东地区最为常见。
这种基因缺乏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其主因则为红血球中的一种重要酶缺失,这导致了氧化压力下的红血球损伤。
G6PD缺乏症是由G6PD基因变异引起,其负责产生重要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该酶能有效防止红血球内反应性氧物质的堆积。当这一酶存在缺陷时,红血球将受到损害,进而触发溶血反应。这种情况通常在感染、压力、特定药物和某些食物(如蚕豆)等因素刺激下发生。
饮食中的某些食物,如蚕豆,即使少量也可能对G6PD缺乏患者构成风险。这些食物中含有的化合物会导致氧化压力,最终诱发急性溶血。
根据目前研究,许多G6PD缺乏的患者在医疗使用方面应避免某些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和抗疟药物,因它们可能引发急性溶血。
在古代,蚕豆被认为具有禁忌性,甚至曾出现在多个文化传说中。据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禁止成员食用蚕豆,部分原因则是其可能与人体健康问题相关的信仰。
该病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家族病史,辅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检测来确定G6PD活性。当发生急性溶血时,可能需要进行输血等治疗措施。而预防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患者需谨慎避免食用蚕豆等触发食物。
尽管G6PD缺乏的个体未必会更频繁地罹患其他疾病,但其确实在某些情况下更易受到氧化压力影响,从而引发健康问题。这表明患者需要对自己的饮食和健康状况保持高度警觉,特别是在有可能食用蚕豆的场合。
G6PD缺乏症虽然主流经常被低估,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生命的威胁。
那么,在我们喜欢的食物中,有多少潜在的危险等待引发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