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已被科学界认为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根据调查,年长者骨质疏松症的普遍性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不仅使人们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还对健康系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根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超过150万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些骨折累计为健康系统造成超过170亿美元的成本。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年龄增长所致,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于一系列临床和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尤其是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成因变得更加复杂,除了年龄的影响外,维生素D缺乏及钙的吸收不足也在加剧骨量流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重塑的过程会出现不平衡,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尤其是皮质骨和海绵骨的老化进程,会造成老年人骨密度的减少。医学界也在研究与钙、锌缺乏有关的病理过程,这些缺乏状态会增加骨吸收并降低骨生成的能力。
研究显示,缺乏锌能够引发内源性肝素的增加,这又进一步促使骨吸收反应,令骨骼更加脆弱。
虽然年龄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但还有一系列医疗、药物及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骨密度。以下几个关键的风险因素包括: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骨密度测试。世界卫生组织(WHO)利用骨密度T-score来定义骨质疏松症,当个人的骨密度低于年轻健康同龄人的2.5标准差时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透过双能X光吸收法(DXA),可以准确地检测到患者的骨密度,协助医生评估骨质健康状况。
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及均衡的饮食是关键。规律的运动,尤其是重量训练及身体平衡的运动如太极,能够帮助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饮食中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也至关重要,专家建议老年人每日摄入钙质达1200毫克,维生素D应在800 IU以上。
高效的治疗方案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如双磷酸盐类药物或雌激素替代疗法。
虽然对于骨质疏松症有多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却只有23%的65岁以上女性在经历过骨折后接受过骨质密度测试或治疗。这显示出对老人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预防及早期干预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随着全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这种健康危机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整个社会,其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是我们难以承受的。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以减轻这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