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卡通時代可說是各種可愛角色的全盛時期,而在這個時期,Care Bears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名角之一。這些多彩的熊是由藝術家Elena Kucharik於1981年創作,最初用於美國問候卡片的設計。隨著這些可愛角色變成了絨毛玩具,加上後來的各種媒體演出,Care Bears迅速從紙上角色轉變為小朋友心中的偶像。
“Care Bears是專為傳達友誼和情感而設計的角色,這讓他們在小朋友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Care Bears的歷史從1983年開始,到1988年推出自己的電視劇及多部電影,使得這些角色幾乎成為了一個文化現象。從《Care Bears: The Movie》(1985)到各種延續電影,在這些作品裡,每隻Care Bear都有獨特的個性,且用肚子上的標誌(又稱“belly badge”或“tummy symbol”)來代表他們的性格。
除了Care Bears家族,Care Bear Cousins的角色也隨之出現。這些角色如Brave Heart Lion及Cozy Heart Penguin等,都是由Care Bears的創意團隊製作,並且延續了同樣的藝術風格。這些角色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整體的角色多元性,也增添了許多新的情感與故事情節。
Care Bears的誕生在1981年,最初是由那些來自Cleveland的角色設計團隊(Those Characters From Cleveland)負責。這個團隊包括了如Jack Chojnacki和Muriel Fahrion等人物。在1983年Care Bears正式推出之前,整個角色計劃已經被秘密發展了一段時間。
“Care Bears在當時的推出受到的反響非常好,它們為小朋友帶來了溫暖和親情。”
1982年,Care Bears在紐約市展開首次亮相,並且迅速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重要角色。在推出之後不久,Care Bears系列商品如玩具、書籍及其他周邊產品的銷售也隨之猛增,顯示出它們的受歡迎程度。
Care Bears不僅僅是玩具,它們還進入了電視動畫和電影。1983年,Care Bears的第一部動畫特輯《The Care Bears in the Land Without Feelings》播出,緊接著是1984年的《The Care Bears Battle the Freeze Machine》。這些早期的作品為後來的電視劇《Care Bears》鋪平了道路,這個系列從1985年至1988年在許多國家播出,並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全世界超過四千萬的Care Bears玩具在1983至1987年間賣出,其中美國賀卡公司印製的卡片也超過了七千萬張。”
此外,Care Bears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陸續推出了多部電影,包括《Care Bears Movie II: A New Generation》和《The Care Bear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這些電影不僅限於孩子們的觀賞,還吸引了各年齡層的觀眾。
隨著1990年代的來臨,Care Bears也進行了幾次重啟,然而它們的核心理念一直保持不變,那就是傳遞友誼和情感。2002年,Play Along Toys為Care Bears系列重新設計了玩具,並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動畫電影。此外,各種新的動畫系列也不斷於不同平台上推出,讓新一代的觀眾也能接觸到這些角色。
“Care Bears的設計和故事情節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而這也是它們持續吸引粉絲的原因。”
至2019年,Care Bears再次透過“Care Bears: Unlock the Magic”系列回歸,並引入了全新的角色和故事背景,讓這些經典角色保持新鮮感。這個系列不僅在美國播出,也被許多國家引進,為全球觀眾帶來了更多的驚喜與感動。
正如Care Bears一路走來所展現的,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善良、分享和友誼的價值觀始終值得被傳承和複製。今天的你,還在用何種方式來表達你的關懷與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