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社會中,許多學術界及日常生活中已經越來越多地使用BCE(Before the Common Era)和CE(Common Era)來替代傳統的BC和AD,這種變化促使大家重新思考時間的紀錄方式。
CE和BCE是Gregorian曆(以及其前身Julian曆)中的兩個年號系統,數字上是等價的,但它們所傳達的意義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公元前(BC)和公元(AD)這一紀年體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25年由基督教僧侶Dionysius Exiguus所提出,旨在紀錄耶穌基督的誕生年。這一制度最初是為了取代當時的殉教者紀元體系。Dionysius希望用這一體系來取代對他所認為的迫害基督徒的暴君的記憶。
他將所提出的新紀年方式標示為「Anni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年份)。
這一體系隨著Bede在731年在英國的使用而擴展至整個歐洲,並逐漸被接受。公元零年並未被引入,年份的計算以耶穌的誕生為起點。大約在1422年,葡萄牙成為最後一個轉向由Dionysius所創立的曆法體系的西歐國家。
“Vulgar Era”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約1615年,由Johannes Kepler所用,其後逐漸演變成今天廣泛接受的“Common Era”一詞。與此同時,基督教的記年方式給非基督教徒帶來了一定的排斥感,進而促進了BCE和CE的使用,它們被一些學者認為更為中立,也更具包容性。
使用CE和BCE的支持者認為,這顯示了對使用相同年編的非基督教社會的敏感性。
當前,在不同的國家中,CE和BCE的使用情況差異顯著。例如,在澳大利亞,曾經有報導聲稱學校教材將轉為使用BCE/CE紀年,然而遇到部分政治人物及教會領袖的反對。而在美國,部分出版物已經完全過渡到使用BCE/CE,例如2007年版的《世界年鑑》。
雖然一些學者支持CE和BCE的使用,但仍有不小的爭議。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BCE/CE紀年在學術文獻中的增長速度並未以BC和AD的使用為代價,兩種紀年方式的使用情況相對穩定。
反對者指出,雖然CE和BCE在名義上宣稱更為中立,但仍然使用的是基督宗教的編年基礎。
在尼泊爾,BCE和CE被廣泛使用以避免與當地的比克拉姆曆混淆。與此同時,英國的一些地區也正在逐步接受這一新的紀年方式。儘管BBC和《衛報》仍然使用BC/AD,但部分網頁和報導又採用BCE/CE格式。
使用BCE和CE的推動並非僅止於學術界,它同時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當社會日益多元化,這樣的變革是否能夠真正促進各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