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首次問世以來,Oblique Strategies這個卡片遊戲方式由音樂家和藝術家Brian Eno與多媒體藝術家Peter Schmidt共同開創,成功地激發了藝術界尤其是音樂界的無盡創意。這些印刷於黑盒中的卡片,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成為文化現象,深深根植於音樂製作的各個角落。
每張卡片都提供了一個挑戰性建議,旨在幫助藝術家(尤其是音樂家)打破創作障礙,鼓勵橫向思考。
Oblique Strategies的起源可追溯至1970年,當時Peter Schmidt創造了一個名為「The Thoughts Behind the Thoughts」的盒子,裡面包含55個印刷的句子。這些句子的靈感來源於他在工作室中堆積的舊印刷品,並持續被Brian Eno所珍藏。隨著時間的推移,Eno也展開了類似的計畫,他在1974年將一系列手寫的建議整理成竹製卡片,命名為「Oblique Strategies」。兩者在內容上有著驚人的重疊,於是在1974年底,Schmidt和Eno決定將這些創作整合為一套卡片,並對外開放銷售。
這套卡片經歷了三次限量版印刷,直到1980年Schmidt的突然去世,使得卡片變得相當稀有和昂貴。随后,隨著公眾的興趣不減,Eno於2001年再次推出了新的Oblique Strategies版本,這些卡片的數量和內容隨著不同的版本而略有變化。
這些卡片演變自對我們所做事情的原則的觀察,有時是事後認識,或在當時被確認,或被具體公式化。
每張卡片上都寫著一條提議、格言或評論,可用來打破僵局或困惑。例如:使用舊理念、明確陳述問題、單一元素、詢問朋友意見等。這些建議不僅限於音楽創作,也適用於更廣泛的創意過程。在2001年版的導言中提到:
這些卡片可以作為一整套使用,或在面對困境時隨機抽取一張信賴的卡片,即使這張卡片的適用性並不明確。
Oblique Strategies在流行文化中也有許多提及,例如在電影《Slacker》中,有角色向路過的行人發放卡片。策略包括「將錯誤視為隱藏的意圖」、「放大最尷尬的細節」等。此外,英國樂隊R.E.M.在他們的歌曲《What's the Frequency, Kenneth?》中引用了與Oblique Strategies相關的語句,甚至在1998年的《Diminished》中也提到了它們。
除了流行音樂,Oblique Strategies還被多個樂團使用,像是Coldplay在錄製專輯《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時就參考了這套卡片。法國樂團Phoenix和德國音樂家Blixa Bargeld也在各自的創作中運用過類似的方法。B-52's、Bauhaus等知名樂隊同樣利用Oblique Strategies來進行音樂創作。
「當我遇到心理障礙時,我會立即指導學生參考牆上的Brian Eno的Oblique Strategies卡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Oblique Strategies的版本也不斷變化,最新的限量版於2013年發行,顏色從黑色變為深紅色,深受粉絲喜愛。這些卡片不僅限於音樂界,還擴展至各種創意領域,包括視覺藝術、文學,甚至足球等。
在當今的創作中,Oblique Strategies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象徵。這套系統鼓勵創作者挑戰常規思維,開啟創意思路,讓他們在質疑中探索無限可能。
由於其強大的創意促進功能,Oblique Strategies的影響力依然遍及音樂界及其他文化創意領域。隨著新世代創作者的湧現,這些卡片的方法論是否能夠持續激發未來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