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劑,又被稱為血液稀釋劑,是一種化學物質,可防止或減少血液的凝固,從而延長凝血時間。這類藥物被許多人因為各種疾病而服用,包括心房顫動、深靜脈血栓和心臟病等。這些藥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但同時也帶來一定的出血風險,特別是在進行手術的情況下,這是每位病人及其醫療團隊必須謹慎考量的問題。
抗凝劑是一類緊密關聯於抗血小板藥物和溶栓藥物的藥物,意在阻止血液凝固後的不同過程。
抗凝劑的主要作用是干預血液凝固的過程,一般來說會阻止某些凝血因子的活動。這些藥物在醫療界的應用非常廣泛,包含舊有的華法林及肝素等藥物,以及較新的直接口服抗凝劑,如達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等。這些藥物被用來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然而,使用抗凝劑的患者在即將進行手術之前,需量測出血風險。
手術時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出血。接受過抗凝劑治療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非重大或重大出血事件。許多專家建議在手術前與患者討論凝血狀況,以便在經過風險評估後作出是否停用抗凝劑的決策。
進行手術的患者需考量抗凝劑的使用,並規劃必要的變更以降低出血風險。
在計劃手術之前,醫生通常會根據不同抗凝劑的特性,考量手術的類型及其相對風險。例如,對於一些簡單的牙科手術,持續使用抗凝劑可能是可行的。但在需要進行大範圍切口的手術中,則可能需要在手術前幾天暫時停用抗凝劑。
許多醫學研究表明,停用抗凝劑的確能降低出血風險。然而,這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尤其對於有心房顫動或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需要醫療團隊仔細評估每位患者的個體風險,例如使用HAS-BLED或CHA2DS2-VASc指標來預測出血可能性。
某些食物和補充劑具有促進或抑制凝血的效果。比如,某些草本植物、魚油、大蒜等被認為可能增強抗凝劑的效果,而深綠色蔬菜則可能干擾抗凝劑的作用。因此,患者在手術前應避免攝入這類食物,以保持抗凝劑劑量的一致性,確保手術安全。
為了處理術中突發的出血事件,醫療機構通常設有逆轉劑。在使用華法林時,臨床常用維生素K或新鮮凍結血漿來逆轉其效果。而對於新型的直接抗凝劑則需額外注意,因為目前市面上的逆轉劑仍然有限,治療上操作必須非常謹慎。
當患者在考慮手術時,抗凝劑的使用會成為重要的議題。醫療團隊需評估抗凝劑的持續狀況對手術的影響,並與患者充分溝通風險與益處。對於正在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了解自己血液狀態及即將進行的手術是否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步驟。手術前的準備是否充分,是否能夠明確了解抗凝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