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第六區,坐落著一間名為Les Deux Magots的著名咖啡館,這裡曾是城市文學與知識精英的聚集地,如今則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這間咖啡館自1873年起便矗立在聖日耳曼大道的這個位置,至今仍保留著其悠久而獨特的魅力。奇妙的是,在這個名字背後,隱藏著一段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的故事。
Les Deux Magots這個名字的字面意義是“來自遠東的圓胖小雕像”。
Les Deux Magots原本名為一家售賣絲綢內衣的商店,而其名稱則來自於19世紀的一部流行戲劇《中國的兩個圓胖小人》。這個名字的創造,與當時倍受歡迎的中國文化相關聯,顯示出西方人對於遠東神秘文化的向往與追求。
在這間咖啡館內,有著兩尊的雕像,象徵著中國的“文官”或“魔術師”,它們靜靜地凝視著這裡的每一位客人。這也為Les Deux Magots增添了幾分神秘與靈性。自開業以來,這些雕像始終未曾改變,成為這個地方的標誌。
Les Deux Magots的歷史始於1873年,當時一位商人將商店從附近的布希街遷至聖日耳曼廣場,逐漸將其轉型為咖啡館。1914年,商業幾近破產,商人Auguste Boulay以40萬法郎的價格購入了這個業務。為了引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兒子在咖啡館內增設了玻璃牆。這些努力讓Les Deux Magots重新煥發了生機,逐漸成為巴黎的文人墨客聚集地。
60%的顧客為國際遊客,這使得Les Deux Magots成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
隨著時間的推移,Les Deux Magots吸引了眾多文學巨匠和藝術家,包括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讓-保羅·薩特等。這裡不僅是用餐的地方,更是思想碰撞的空間,人們在這裡相遇,交流和激盪出創意的火花。
Les Deux Magots在文學和流行文化中的出現更是屢見不鮮。在史蒂夫·馬契特的《車輪製造者》中,提到這裡作為“第一間被陽光滋潤的咖啡館”。無論是海明威的《遷徙的盛宴》,還是卡薩·米耶維爾的《新巴黎的最後日子》,都能看到Les Deux Magots的身影。
“Les Deux Magots是巴黎的靈魂所在,正是這種文化的交匯造就了它的獨特魅力。”
不僅如此,電影與電視中也有很多場景在這裡拍攝,從1949年的《艾菲爾塔上的男人》到社交媒體影響力的《好地方》,都讓Les Deux Magots成為更廣為人知的咖啡館。
近年來,Les Deux Magots拓展至國際市場,於2016年開始的一項研究顯示,其客戶群中60%為國際遊客。2023年,Les Deux Magots在沙特阿拉伯和東京新開了分店,並且計劃在開普敦、布拉格、倫敦和廣州等地擴展業務。這些努力不僅體現了咖啡館的全球化,也彰顯了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對於這間見證歷史的咖啡館來說,其未來會如何演變?Les Deux Magots的名字背後所象徵的文化與歷史又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