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Faz o L』這個口號自2022年總統選舉以來,成為了政治支持者之間的爭執焦點。這個口號源於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選舉期間的手勢,逐漸演變為在社交媒體平台上不同政治觀點交鋒的重要象徵。
『Faz o L』作為一種迷因,將多重意義結合在一起,為不同支持者提供了一種身份認同及參與感。
支持盧拉的工人黨(PT)擁護者使用這個口號來表達對新政府的讚賞,並強調其與前任政府的鮮明對比。然而,盧拉的對手,前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及其支持者則採用這句話來諷刺和批評新政府的政策。這種社交媒體的爭奪不僅限於政治辯論,還涉及了虛假資訊的迅速傳播和再造。 在一次暴力事件中,數位政治影響者Letícia Lourenço的家遭到槍擊,她公開回應道:
「我看到完全無謂的人在評論說『現在做個L吧』。但我仍然會堅持做L,因為傷害我的人並沒有做L。」
盡管『Faz o L』原本是支持盧拉的口號,但現在卻被虛假資訊攻擊和曲解。許多網絡運動開始將這一短語與錯誤的說法結合,指責盧拉政府的各種政策,例如對新稅收、社會福利削減及勞動法變更的批評。例如,2023年3月一條病毒式傳播的圖片,聲稱燃油價格上漲是由於盧拉政府的稅收政策。
「那張圖片其實是2015年拍攝的,原文是要顧客向迪爾瑪(Dilma)抱怨價格上漲。」
這種信息的擴散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像推特上某條相關推文的觀看次數達到556,000,並獲得28,900個讚和4,700次轉發。這一現象顯示了當前虛假資訊是如何精心設計來混淆視聽,並引發社會的激烈反應。 更有趣的是,這場口號轟炸並非僅限於盧拉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政治人物也利用『Faz o L』這一口號進行互相攻擊。例如,著名商人和新自由主義政黨Novo的創始人若昂·阿莫埃多(João Amoêdo)在2022年選舉後表示:
「他們讓我做L,但我不會做L。我只是想去除B(博索納羅的代表),這一任務已經完成。」
另一起引發爭議的事件是,假逮捕令在巴西國家監獄資料庫中出現,內容甚至包含了「publique-se, intime-se e faz o L」(讓其公告,通知並做L)的調侃話語。這突顯了社交媒體如何被用來嘲諷和貶低對手,並加深社會分裂。 不僅如此,反對盧拉政府的謠言也開始對巴西的社會治理造成影響。2023年3月18日,PT黨對一名市長提出刑事控訴,因為他的言論將謀殺案的上升與盧拉相聯繫。這些行為顯示,社交媒體不僅是傳播資訊的平台,更是政治角鬥和社會分歧的溫床。 總的來看,『Faz o L』這一簡單的短語,透過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成為了巴西當前政治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元素,無論是用於讚美、諷刺還是轉嫁責任,其影響力皆不可小覷。然而,這種虛假資訊的泛濫將如何影響未來的政治景觀,以及社會對這類資訊的理解和反應,又是否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