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患者遭遇到突發性意外死亡(SUDEP),這是一種致命的併發症,至今仍讓人困惑。SUDEP是指癲癇患者在非外傷和非溺水的情況下,突然且不明原因地死亡,在驗屍檢查中無法檢出任何毒理或解剖學的死因。這種情況在癲癇的患者中,造成的死亡比率相當高,佔所有癲癇相關死亡的7.5%至17%,在難治性癲癇的患者中,這一數字甚至可達50%。
在目前的研究中,SUDEP發生的原因似乎是多因素的,涉及呼吸、心臟及腦部的因素,甚至與癲癇和發作的嚴重程度都有關係。
這些因素如何交互作用推動SUDEP的發生,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目前的研究顯示SUDEP可能是癲癇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成人癲癇患者中,大約每1000名患者每年會發生1例SUDEP,而在兒童中則是每4500名患者發生1例。
SUDEP的類別可以分為以下四種:確定性SUDEP、可能的SUDEP、可能性不明的SUDEP和不太可能的SUDEP。
確定性SUDEP:
在驗屍後未找到死因的癲癇患者的非創傷性和非溺水死亡。可能的SUDEP:
未進行驗屍檢查,但符合確定性SUDEP的所有標準。可能性不明的SUDEP:
對死亡的資訊不足,未進行驗屍檢查。不太可能的SUDEP:
已發現其他死亡原因,排除了SUDEP的可能性。有一些危險因素與SUDEP的發生有直接聯繫,包括癲癇的嚴重性、難治性及全身陣攣發作的頻率,特別是全身陣攣發作的頻率被認為是最可靠的危險因素。其他常見的危險因素還包含:
同時,特定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增加人們發生SUDEP的風險,這些基因的功能尚未完全了解。
SUDEP發生的機制仍然不甚明瞭,但可能涉及包括癲癇引起的呼吸減弱或心律失常等多種病理生理機制。這些機制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所不同,或在同一個個體中多個機制同時作用。
心臟因素和呼吸因素在某些SUDEP病例中被認為是重要的因素,心臟事件,如癲癇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可能是導致死亡的關鍵,而呼吸功能的損害及腦幹呼吸中心的抑制也會加重病情。
至今,控制癲癇發作仍被認為是預防SUDEP的最有效策略,但在難治性癲癇的情況下,這一策略的有效性並不總是保證的。缺乏公認的臨床指引反映出目前對任何特定臨床策略有效性的研究數據不足。根據目前的證據,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在美國,每年每1000名癲癇患者中大約有1.16例發生SUDEP。與之相比,丹麥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至35歲的年齡段中,突發心臟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1.9例,而1/2000的西方國家婴兒在生命的第一年會死於嬰兒猝死症(SIDS)。這說明,與普通人群相比,癲癇患者的突然意外死亡率更高。
在癲癇患者中,SUDEP佔所有死亡的8%至17%。年輕成人癲癇患者的突然死亡風險較普通人群提高了20至40倍。
雖然對SUDEP的研究仍在進行中,但這個問題引起了醫學界和公共衛生領域更多的重視。無論在治療還是預防的角度看,更深入的研究與了解這些神秘的基因或許能解開SUDEP的死亡之謎,我們是否能期待未來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