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是一種情緒反應,源自於極度的壓力事件,例如身體傷害、性暴力或對自己及所愛之人的生命威脅。這些令人不安的事件可以通過直觀接觸或間接通過媒體獲得,無論如何都可能導致一種無法抵擋的生理壓力反應。雖然不是所有情況都會轉化為心理創傷,但這些經歷確實為許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心靈撕裂。
許多人在經歷了創傷後,會感受到不安、痛苦,甚至可能產生心理障礙。
創傷反應一般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短期反應如心理震驚和否認伴隨着長期反應,比如重溫創傷、驚恐發作、失眠、惡夢、以及與人際關係的困難等。這樣的反應不僅造成心理上的影響,還可能出現如偏頭痛、過度換氣和噁心等生理症狀。
每個人對相似事件的反應都可能不同。大多數經歷創傷事件的人不會因此造成心理創傷,儘管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和痛苦。有些人則可能在經歷創傷性事件後發展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這種情況的變異性與某些人擁有的保護因素有關,例如情緒韌性和尋求幫助的意願。
人們可能會透過毒品或酒精來逃避或減輕這些痛苦的感受,但這往往會使情況更加惡化。
創傷會導致情緒的重溫,這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的重新體驗。例如,摩托車的引擎聲可能引發痛苦的回憶,甚至讓人感受到再度經歷過的印象,這一過程稱為創傷耦合。再經歷可能損傷個體的安全感和自我效能,並破壞情緒調節能力,影響人際關係。例如,創傷觸發器可以導致回想引起焦慮或其他相關情感,並且往往無法意識到這些觸發因素的存在。
創傷的影響可以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引起顯著的變化,甚至可能導致形態學上的改變。一些研究表明,極端壓力會擾亂海馬體的正常發展,從而影響成年後的功能。身處高壓環境下的人,無論是警察、消防員還是急救人員,都可能面臨如此影響的風險。
在戰爭中,心理創傷被稱為「炮彈震撼」或「戰鬥壓力反應」,這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密切相關。
除了原生創傷外,還有許多人因未來的風險而感受到壓力,如氣候變遷帶來的創傷感。隨著公眾對氣候變遷的覺知增加,相關的情感經歷也在升高,這需要我們進行集體的情感處理,有助於增強韌性和後創傷成長。
道德損失是另一種相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情形,通常伴隨着因道德過失而產生的罪惡感或羞愧感,這在部分變遷中被研究。這顯示出創傷不僅僅涉及身體的傷害,還涵蓋道德和情感層面的嚴重影響。
例如,工作人員在目睹他人創傷時,可能出現代入的感受,這被稱為間接創傷。這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造成了額外的心理負擔,特別是在面對創傷環境時,其風險會隨著接觸程度的加深而上升。
對於經歷創傷的個體,及時的心理諮詢和治療顯得至關重要。儘管創傷往往難以言說,透過合適的輔導機構和支持系統可以幫助自我恢復,重建基本的信任關係和自我認識。
過去的創傷可能成為未來自我認識的障礙,使人們無法重新塑造世界觀。
面對創傷的挑戰,需要的不僅是心理治療,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關注。特別是在我們周遭經歷著心靈的撕裂時,如何為那些正在經歷困難的人提供支持和理解,成為了我們必須思考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