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消費市場中,購買決策的過程不僅僅是理性思考的結果,更是受情感與社會影響的綜合體。消費者在選擇商品之前、之中及之後的心理過程,構成了一個複雜的決策框架,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受到周遭人的意見影響。這使得問題變得更加有趣:你的朋友的看法究竟會如何改變你的購買決定呢?
根據哲學家約翰·杜威的研究,購買決策的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重要階段:
在購買決策過程的第一步,消費者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有時這種需求可能來自內部刺激,例如飢餓或口渴,而有時則源於外部影響,例如廣告。這一階段至關重要,因為如果消費者未能識別出需求,他們就不會產生購買的動機。
一旦消費者識別了需求,他們便會進入資訊搜尋階段。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獲取變得更加便利。消費者可以通過印刷媒體、視覺媒體或聲音媒體來獲取所需的信息,尋找最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
多數消費者在这一阶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他们所感知的风险和购买动机。
在這一階段,消費者開始評估不同的產品或品牌。他們會根據多種產品特徵來判斷這些產品能否滿足期望的需求。個人的態度對此階段的影響不可忽視,因為它直接影響了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度和選擇。
進入購買階段後,消費者已經評估了所有可供選擇的選項。然而,最終購買決策可能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例如朋友的負面反饋或突發的財務狀況。
若朋友對某款產品給予負面評價,即便消費者有意購買,最終仍可能會選擇放棄這項購買。
購買產品後,消費者的感受會影響未來的購買決策。若消費者在使用產品後感到滿意,他們可能會推薦給朋友,進而促進品牌忠誠度。然而,若他們對產品不滿意,則可能會發出負面評價,這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
消費者的決策不僅基於單獨的資訊和分析,還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來自於朋友或家人的推薦往往在決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心理學模型,當顧客的參與度高時,他們會更加仔細地評估多個品牌,而若參與度低,則可能僅選擇一個品牌進行評估。
許多消費行為模型是對經濟學與心理學模型的融合,這些模型幫助行銷人員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事實上,這種模型的建立通常是基於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消費者行為的深入理解,包括情感、需求識別和社會性影響。
在這情況下,無論是購買電子產品還是日常用品,你的朋友的意見都可能會影響你的消費決策。那麼,當你下次面對購買選擇時,你會考慮到朋友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