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太空中,宇航員的生活樣貌不如地球般便利,他們需要依賴精密的生命支持系統以滿足生理需求。這些系統不僅能供應氧氣和水,還需妥善管理廢物與食物,確保宇航員能在外星環境中生存。本文將帶您探索在這樣的環境中,宇航員如何應對這些基本生理需求。
典型宇航員每天需約5公斤(11磅)的食物、水和氧氣來維持正常活動,並產生相似量的廢物產品,如固體和液體廢物,以及二氧化碳。
在太空中,這些基本需求的管理比在地球上要複雜得多。宇航員的每日消耗包括大約0.84公斤(1.9磅)的氧氣、0.62公斤(1.4磅)的食物和3.54公斤(7.8磅)的水。人體在這些過程中會產生約0.11公斤(3.9盎司)的固體廢物、3.89公斤(8.6磅)的液體廢物,以及約1.00公斤(2.20磅)的二氧化碳。
太空船內的生態系統需要持續提供氧氣以及適當的水分和食物。透過環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統(ECLSS),宇航員能夠在近乎真空的太空中生存。這些系統不僅要維持舒適的氣壓與氧氣濃度,還必須有效地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
在太空站中,宇航員必須妥善處理相當複雜的廢物管理問題,不僅包括排泄物,還有長期任務中產生的其他生物廢物。
例如,隨著任務時間的延長,宇航員的生物廢物產量會增加,包括頭髮、指甲及皮屑等,這對廢物管理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太空站的生命支持系統必須通過高效回收機制,將排出的液體和固體廢物進行循環利用,例如,通過堆肥化將排泄物轉換為可再次利用的資源。
水是宇航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太空中,由於缺乏即時的水源,必須透過回收技術來確保水的供應。宇航員不僅用水來喝,還用於清潔和緊急情況。
未來的探月和火星任務可能會利用當地冰層或大氣中的水來補給,但目前太空站是完全依賴回收技術來獲取所需的水。
目前所有的太空任務都依賴外送的食物,宇航員的餐點通常以冷凍或脫水形式儲存。然而,有科學家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在太空中種植植物,以實現自給自足的食物生產系統。如果真的實現,這將不僅能供應食物,同時還能回收水分和氧氣。
宇航員在無重力的環境中可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生理影響,包括體內液體的重分配、骨質和肌肉質量的流失等。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人造重力技術,以減少這些問題的影響。例如,透過在太空船的環境中設置旋轉的設施,可以模擬重力效果,幫助宇航員維持健康。
隨著人類的太空探索不斷深入,未來的任務將面臨更多挑戰,例如長期的生存需求和能否實現持續的生活支持系統。這些系統不僅需極度高效,還需能適應各種外部環境的變化。
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人類已經從地球踏上了太空,但未來還有多少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支持系統是否會成為我們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