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是一項相對普遍的手術,然而其對母嬰的健康影響卻往往被忽視。隨著剖腹產技術的進步,此手術的進行變得越來越安全,但其相關的風險與後果卻仍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許多專家警告,過度依賴剖腹產可能會對母親和新生兒的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剖腹產的主要用途包擴在母親或嬰兒面臨風險的情況下進行,包括胎位異常、長期甚至無法順利生產等多種原因。
在某些情況下,剖腹產是唯一能保護母親或嬰兒的選擇。例如,當母親有高血壓、胎盤問題或子宮破裂風險時,醫師通常會建議進行剖腹產。不過,某些國家仍然因文化或社會原因而選擇剖腹產。醫學界普遍認為,只有在真正需要時才應進行剖腹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剖腹產的比例不應超過15%。
儘管剖腹產手術的成功率高,但它仍然伴隨著許多風險。對於低風險孕婦而言,剖腹產的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有13人,而陰道分娩則為3.5人。剖腹產後,母親面臨著包括術後癒合不良、手術紀錄感染、甚至未來懷孕的問題。除了身體上的風險外,心理層面的後遺症同樣引人注目,許多女性在經歷剖腹產後會面臨產後憂鬱或產後創傷後應激障礙。
剖腹產患者可能會在以後的懷孕中遭遇更多困難,像是胎盤前置等潛在的生命危險狀況。
除了母親的健康外,剖腹產也會對新生兒產生影響。研究發現,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更容易出現呼吸問題。此外,千年學術界指出,剖腹產可能未能提供接觸母體菌群的機會,這與一些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問題有關。對於選擇剖腹產的雙胞胎家庭,專家建議在37至38周時進行分娩,以最小化潛在的健康風險。
目前,許多國家正努力降低剖腹產的使用率。美國的剖腹產率為32%,而許多專家則主張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應選擇自然分娩。對於有醫學需求的選擇性剖腹產,應在懷孕39周後進行,因為在這之前的剖腹產會對嬰兒健康產生影響。
在一項廣泛傳播的研究中,早於39週出生的單胎兒可能會面臨發展問題,包括學習上的挑戰。
說到剖腹產,無論是為了母嬰的健康,抑或是醫學考量,我們都必須慎之又慎。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問題和發現,討論這一話題的必要性僅有上升的趨勢。我們是否有充分了解剖腹產的影響,並在面對這一選擇時做出最適合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