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簡稱TD)是一種由醫療行為引發的疾病,患者會經歷不自主的重複性身體運動。這些運動可能包括面部扭曲、伸舌或嘴唇拍擊等情況。在大約20%的TD患者中,這種疾病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功能。隨著研究的深入,醫學界越來越關注這一問題,尤其是在那些長期接受多巴胺受體阻斷藥物治療的人中。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發展通常僅在服藥數月到數年後出現,且一旦症狀出現,其可逆性主要取決於症狀的嚴重程度及出現的時間。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根本原因來自於長期使用多巴胺受體阻斷劑,例如精神病藥物和美托克洛潘。這些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心理疾病,但也可能用於腸胃或神經系統的問題。診斷基於症狀的表現,並排除其他潛在原因。預防措施包括使用最低有效劑量或停止使用精神病藥物。
治療方法包括在可能的情況下停止使用神經鞘藥物(儘管這可能會暫時加重症狀),或是轉用克拉扎平等藥物。其他藥物,如瓦爾貝那辛、四氟變肽或肉毒桿菌毒素,可能用於減輕症狀。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在治療後可見症狀緩解,而一些患者則無法恢復。統計指出,常規抗精神病藥物使用者中大約有30%會罹患此病,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者比例約為20%。
年長者、女性以及伴有情緒障礙或其他醫學診斷的患者較易發生遲發性運動障礙。
這種病症於1964年首次被提出,其特徵是反覆的不自主運動。常見的症狀包括面部扭曲、舌頭運動、嘴唇拍擊和不自主地眨眼等。在某些情況下,個體的四肢、軀幹和手指也可能出現快速不自主運動。疫調發現,這些症狀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是相反的,因為他們難以活動。
更令患者困擾的是,遲發性運動障礙往往被誤診為精神疾病,導致患者繼續被處方神經鞘藥,進而增加發展為嚴重和致殘的風險。
為了進行有效的診斷,醫務人員通常會透過觀察患者的面部動作來確定病症的存在。此過程中,會運用一種名為「AIMS檢查」(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的測試,這項檢查能有效評估不自主動作的程度。檢查的反應從無症狀到嚴重不適等級,旨在幫助醫生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走向。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確切機制仍未明了,但對於多巴胺超敏感性和氧化壓力等假說已有較多研究支持。
研究也指出,吸煙、老年、女性及先天性腦損傷等都會增加罹患TD的風險。某些基因的多態性同樣與此病的發生有關,且不同人對該病的敏感性有所差異。在此背景下,如何為患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並及時識別病症,顯得格外重要。
預防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最佳方法是使用最低有效劑量的藥物,並在可以的情況下,迅速停止使用致病的藥物。儘管如此,對於慢性精神病患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來說,這樣的策略需考慮到抑鬱再發的風險。
在2017年,FDA已核准使用瓦爾貝那辛來緩解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症狀。醫學界正積極探索新型藥物及治療方案,以應對這一頑疾。今時今日,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這彰顯出對於遲發性運動障礙的全面認識和理解是何其重要。
那麼,面對不可忽視的遲發性運動障礙現象,我們應該如何提高對此病的認識,並確保患者獲得更好的支持與治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