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人格障礙(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DPD)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心理障礙,特徵在於對他人的深度依賴。這種人格障礙通常在青春期早期開始出現,並影響人們在各種情境中的功能,包括工作、社交以及家庭關係。患有這種障礙的人通常無法獨立做決策,並常常需要他人的認可和支持,以滿足他們的情感和生理需求。
依賴人格障礙的症狀常包括極度的順從和被動行為,以及在關係結束後經歷巨大的失落感或無助感。
患有依賴人格障礙的人在做決定時過度依賴他人,表現出懷疑自己判斷能力的特徵。因此,他們往往將他人的需求和意見置於自己之上。這種行為模式導致他們變得被動且依賴,並對分離有強烈的恐懼感。當單獨時,這些人往往感到孤獨和隔離,因為他們對他人的依賴使得他們難以自我安慰。
這種人格障礙的個體通常表現出消極的心理特徵,對生活中的困境感到不安並期待最壞的結果。
依賴人格障礙的風險因素包含早期的虐待或忽視以及過度保護的育兒方式。缺乏健康的社交支持也會使得個體更容易發展此種障礙。根據研究,家族中有焦慮症歷史的人,其發展依賴人格障礙的風險亦會增加。
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對依賴人格障礙的診斷依據為個體是否符合以下幾項特徵,其中至少需有五項:
對於患有依賴人格障礙的人,心理治療通常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提高自我價值感,並促進獨立性。雖然藥物治療可以用來緩解伴隨焦慮或抑鬱的症狀,但卻無法根本解決困擾其的核心問題。
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約0.49% 的美國成年人符合依賴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其中女性的發病率(0.6%)略高於男性(0.4%)。這表明該障礙的遺傳性有可能是高達81%。
如你在生活中經常感到自己需要別人的確認和意見才能做出任何決策,這是否讓你思考自身的人際關係及其影響,進而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