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症手術,即腕管釋放(CTR)或腕管減壓手術,是一種神經減壓手術,其中橫腕韌帶被切斷。這種手術用於治療腕管綜合症(CTS),當持續(而不僅僅是間歇)的麻木、肌肉無力或萎縮出現時,並且夜間護腕無法控制間歇性的疼痛症狀,通常會建議進行手術。
一般來說,輕度病例可以數月甚至數年內控制,但重症病例的症狀幾乎無法緩解,往往需要手術治療。
每年約有50萬次腕管釋放手術在美國進行,這一狀況的經濟影響估計超過20億美元。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的治療指南,當有臨床證據顯示正中神經麻痺或患者選擇直接進行手術時,早期手術是可選擇的。
在考慮手術之前,確診腕管綜合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正中神經受壓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疾病(如頸椎神經根症狀、胸出口綜合症和前臂旋轉綜合症)重疊。除了體檢,對所有考慮手術的患者建議進行電診斷檢查,這些檢查可以協助確認診斷。
神經傳導檢查被報告為對於腕管綜合症的診斷具有90%的敏感性和60%的特異性。
腕管釋放手術的目標是切斷橫腕韌帶,從而減壓正中神經。手術主要有兩種方法:開放式腕管釋放(OCTR)和內窺鏡腕管釋放。開放式手術通常被視為黃金標準,能直接可視化解剖結構,減少損傷關鍵結構的風險。
在開放腕管釋放中,手術會在手掌部位做一個長的切口,便於直視解剖結構和其他可能引起正中神經壓迫的異常結構。
手術後,通過輕度壓迫繃帶和掌側支具來保護傷口,而患者在手術後應儘早開始使用手部功能,避免手部懸垂姿勢。
內窺鏡技術使用更小的切口,並利用內窺鏡下的可視化進行手術。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引起的傷痕更少,並且患者回復更快。雖然存在一定技術挑戰,但這種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接受。
內窺鏡方法的成功率與傳統開放手術相當,通常患者在2至3週內就能恢復正常活動。
腕管綜合症無法治癒,但手術可以成功緩解症狀。手術的成功率在90%左右;然而,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卻僅有約50%。而手術後出現的併發症率也在3%至19%之間,其中包括感染、再次手術及神經損傷的風險。
未能解決的症狀可能導致12%的患者需再次手術,這顯示出準確診斷和適當治療的重要性。
腕管釋放手術的結果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施行手術的技術。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仍然有人在思考,未來會有哪種新技術成為腕管綜合症治療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