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映的《黑暗水域》是一部由托德·海因斯執導的美國法律驚悚片,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律師羅伯特·比洛特(Robert Bilott)與化學製造公司杜邦(DuPont)之間的法律鬥爭,探討了無法管制的化學品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的影響。這部電影不僅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更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對化學品污染問題的關注。
這部影片展示了一名律師如何勇敢地揭發一家大型公司的黑暗秘密,讓觀眾直面公司為了利潤而忽略公共安全的現實。
影片的故事從1998年開始,當時比洛特是辛辛那提一家公司的防禦律師。他接到一位農民威爾伯·特南特(Wilbur Tennant)的請求,要求他調查其農場裡大量乳牛死亡的事件。調查發現,這些事件與杜邦公司的化學品污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比洛特通過不懈努力,最終揭露了杜邦使用PFOA(全氟辛酸)的隱藏事實,這是一種被聯邦政府忽視並與多種健康問題相關的化學物質。
影片中,比洛特拒絕接受杜邦的和解提議,堅持要為受害者尋求正義,這一決定引發了一系列的法律鬥爭。
《黑暗水域》不僅令觀眾關心個人健康問題,也讓人們重新思考企業社會責任的界限。根據網絡評估平台Rotten Tomatoes的數據,這部影片獲得了89%的好評,平均評分為7.3/10。影評人一致認為本片真實而有力地揭露了企業的不道德行為,並對受害者表達了深刻的同情。
這部電影的放映對杜邦公司的股價產生了直接影響。據報導,電影發布當天,杜邦公司的股票價格下滑了7.15點。此外,隨著投資者對潛在法律責任的擔憂加劇,這家公司的股票在電影上映後持續下跌。電影引發的討論,也讓更多人關注其他涉及化學品的公司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杜邦在影片中被描繪為不顧公眾健康的“罪犯”,這引發了許多現有和前任高層對公司的反思。
隨著電影的成功,許多觀眾開始關注自己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化學品。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關於PFOA及其他類似化學物質的討論,這些討論促使更多人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包括要求政府加強對化學品的管制和監督。
《黑暗水域》不僅是一部揭露企業不法行為的電影,更是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無形污染的警示。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加深,這部電影是否會成為推動立法變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