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即將面對人生的終點,是否還有機會回顧過去、重獲清醒?終末清醒(terminal lucidity)是一種在臨近死亡時意外恢復意識、思維清晰或記憶的現象,特別是在那些患有嚴重心理或神經疾病的人群中。儘管這一現象自19世紀以來就有醫生觀察到,但至今對它的成因依然缺乏一致的看法和科學解釋。
終末清醒的概念挑戰了慢性退化性癡呆症的不可逆性範式。
許多病人在即將去世的前幾天,會出現短暫的精神清晰,這讓親人感到驚訝。此現象不僅存在於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疾病患者身上,還可見於精神分裂症、腫瘤、腦中風等病例。2018年,一項於東国大學醫院進行的研究顯示,在151例死亡病例中,有6人經歷了終末清醒。這些患者的病因不同,但在住院時,由於不同的情況,部分患者曾經清醒,部分則是昏昏欲睡。多數死亡原因與感染性疾病或癌症併發症有關。
有45名加拿大緩和醫療志工的調查顯示,33%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內至少親眼目睹過一起終末清醒的案例。
終末清醒的特徵包含病人在步向死亡的過程中,精神狀態的突然改善。患者可能突然恢復溝通能力,或者重新認識曾經無法識別的親人。這一現象通常發生在距離死亡不久的時間內,然而也有患者在經歷終末清醒後存活更長時間,這些情況被稱為「相悖清醒」(paradoxical lucidity)。
研究指出,6%的相悖清醒案例中,患者存活超過一周,表明這種現象主要是與死亡有關。
對於終末清醒的科學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存在各種假設解釋其潛在機制,包括神經生理學的變化和即將死亡的生理反應。有些研究表明,瀕死患者體內可能出現突然的腦電活動增加,這可能與終末清醒有關。而近死經驗(near-death experiences)也與終末清醒相似,因為兩者都與即將死亡的時刻有關聯。他們的研究還發現,這些近死經驗在全球多種文化中均有報導,顯示它們的普遍性。
不過,探討終末清醒的研究面臨倫理挑戰。例如,現代醫療中使用的鎮靜藥物,可能會抑制患者的終末清醒機會,並限制他們與親人最後相處的時光。醫療工作者需要在給予尊重和改善患者生命質量之間尋找平衡。此過程將需要彼此的理解,尤其是在面對認知障礙患者可能出現的更加混亂的狀態時。
終末清醒現象可能提供家庭成員與患者之間的再聯繫機會,有助於未完結的事情得到解決。
是否有一天,科學能夠揭開終末清醒的奧秘,重新理解人類生命的終結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