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南極深淵:你知道最深處有多深嗎?

南極海,亦稱南極洋,涵蓋了世界海洋的最南端水域,通常被認為位於南緯60°以南,環繞著南極洲。這片海域面積達21,960,000平方公里,使其成為五大主要海洋中第二小的海洋,僅比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小。複雜的海洋生態系統和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得南極海更具吸引力,特別是在探索其最深處方面。

“南極海的深度揭示了地球上無數未知的奧秘。”

根據2019年「五深遠征」的調查,南極海的最大深度在南緯60°28'46"和西經25°32'32"的坐標處,深度達到7434米。這一測量成果由探險隊的多波束聲納團隊確定,這也是人類首次成功探訪該最深處。探險隊領隊維克托·維斯科沃提議將這一最深點命名為「法克托琳深淵」,該名稱源自搭載著他下潛的無人潛艇DSV Limiting Factor。

過去,詹姆斯·庫克在1770年代的航行為了解南極水域的地理特性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地理學家們對南極海的定義長期存在爭議。對於這一水域到底應該與季節性變化的南極交界區劃分還是單獨定義,意見分歧不斷。最終,國際水文組織(IHO)確定了南極海的定義,在對其重要性認識到位後,將其定義為位於這一循環北界以南的水域。

“南極海的翻轉循環對全球氣候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深遠且持久。”

南極海的翻轉循環是全球熱鹽循環的後半部分,這一過程與著名的大西洋經向翻轉循環(AMOC)相輔相成。根據最新研究,氣候變遷對這一循環也造成了顯著影響,可能導致海洋分層加劇,從而對全球天氣和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長期不利影響。

南極海的命名和定義

歷史上,海洋與海域的邊界劃分於1919年在國際水文局第一次國際會議上達成一致。該局於1928年發布的《海洋與海域的界限》是這一過程的初步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極海的邊界逐漸向南推移。1953年,該海域從官方出版物中被省略,讓地方水文辦公室自行決定其邊界。

在2000年的修訂中,IHO包括了南極海及其定義,但由於一些內容持續存在爭議,這一定義尚未正式採納。2017年,澳大利亞政府將南極海視為位於澳大利亞南部的水域,這一立場也逐漸被其他國家和組織認同。

“新南極海的劃分將海洋視為海域的子分類,這是長期以來的實踐重大變革。”

探索的歷史

南極海的探索受到對「Terra Australis」大陸存在的信念的啟發,這種觀念流傳已久。自1487年巴爾托洛梅·迪亞斯繞過好望角以來,探險家們對南極冷水域的興趣開始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國家的探險家被驅使著去發現這片廣闊的世界,這也成為了17世紀初的主要動力之一。

各國探險家們的貢獻

在這一探索歷程中,許多著名的探險家都對南極海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和發現。尤其是詹姆斯·庫克,他在1773年首次穿越南極圈,進一步擴大了人們對這片海域的理解。在這些旅行中,他的發現對未來的南極探險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隨著探索的深入,冒險家們為我們揭示了南極海的多樣性和其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重要角色。這片海域不僅是地理上的邊界,更是生態學和氣候科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探索南極深淵的旅程讓我們得以了解地球的深層奧秘,這些奧秘不斷挑戰著我們的想象力。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我們是否能以更深的理解來保護這一珍貴的海洋環境呢?

Trending Knowledge

南極海洋的秘密:為何這片水域被稱為第二小的海洋?
南極海洋,亦稱為南冰洋,是全球海洋中位於最南端的水域,其界限通常被認定為南緯60度以南,圍繞著南極洲。儘管其面積達到21960000平方公里,這片海洋卻是五個主要海洋中面積第二小的,僅次於南極海,然而卻比北冰洋大。 <blockquote> 這片海洋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一個標誌,還是全球氣候變化和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 </blockquote> 在2019年2月,「五深探險隊」對南極海
南極海的神秘流動:為何海洋環流對氣候變遷至關重要?
南極海,亦稱南極洋,擁有21,960,000平方公里的範圍,是環繞南極大陸的最南端海域。儘管大小在五大洋中排名第二小,但它所承擔的氣候調節功能卻是無可替代的。最近的研究發現,這片神秘的海洋以其特殊的環流機制,深刻影響著全球氣候變遷及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blockquote> 南極海的翻轉流動,是全球熱鹽環流的重要一環,若此系統出現異常,將導致整個地球的氣候都受到影響。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