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民在農田旁邊栽種的並不僅是他們的主要作物,還有一些野生作物,這些植物的價值不容小覷。這些被稱為作物野生親戚(CWR)的植物,與我們日常食用的作物有著密切的基因關係。在歷史的長河中,農民利用這些野生親戚來改善作物質量和產量,而這一做法至今仍然至關重要。
作物野生親戚是農業生產和可持續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資源。
作物的野生親戚在自然界中的選擇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有益特質,這些特質可通過雜交的方式被引入農作物中。隨著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的不穩定,CWR被認為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資源之一。
俄羅斯植物學家尼古拉·瓦維洛夫(Nikolai Vavilov)早在20世紀就已認識到作物野生親戚的重要性。
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許多野生親戚的自然棲息地正面臨著失去的威脅。他們的生存空間因為自然環境的破壞而日益減少。例如,許多重要的水果、堅果及工業作物的野生親戚正因森林砍伐而逐漸消失。農業的工業化導致傳統農業生態系統內的CWR大幅減少。因此,保護CWR及其可持續利用對提高農業生產、增強食品安全及維護健康環境十分重要。
過去的研究顯示,全球29%的野生親戚植物物種在基因庫中完全缺失,並且超過70%的物種需要進一步的收集。
各類穀物、蔬菜及水果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野生親戚,這些野生親戚不僅能夠提供營養價值,還能適應嚴苛的環境條件,以下為一些例子:
農民和育種者透過選擇將這些特性引入栽培系統,改良了作物的產量及抗病性,這樣的做法證明了CWR在現代農業的重要性。
對於未來的農業而言,CWR的利用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來應對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挑戰。然而,對這些野生親戚的保護與研究,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如何有效地保護這些植物,以及如何將它們的基因資源轉化為穩定可靠的作物生產,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大挑戰。
智慧地保護和利用CWR是確保全球食品安全及消滅貧困的根本。
那麼,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基因寶庫,以應對全球日益加劇的糧食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