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是由頸部神經根C5、C6、C7、C8及胸部神經根T1構成的一個重要神經網絡,負責支配上肢的運動及感覺。這個複雜的神經結構不僅對手臂的運作至關重要,還與神經麻醉技術息息相關,透過臂叢神經阻滯術提供病人在上肢手術期間的麻醉效果。
這一技術不僅可以替代全身麻醉,還能避免因全身麻醉所帶來的風險,如低血壓、心臟輸出量降低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影響。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沒有風險,了解其運作原理及提供適當的評估是重要的。將局部麻醉劑注射到臂叢神經附近,可以暫時封鎖上肢的感覺和運動能力。
臂叢神經由頸部的多條神經根匯集而成,並形成不同的神經分支,能夠控制手臂的運動及感覺。臂叢神經的阻滯技術,主要取決於不同的注射部位,如颈部的交互斜角注射、鎖骨上方的鎖骨上神經阻滯、鎖骨下方的鎖骨下神經阻滯及腋下的腋下神經阻滯。這些技術的核心原理在於一個包围神經血管束的鞘,從深層頸部筋膜延伸到腋下。
臂叢神經阻滯術通常由麻醉科醫師操作。在注射局部麻醉劑時,針尖需靠近神經以達到最佳效果。常用的方法包括透過血管穿刺、觸發麻木感或使用外周神經刺激器或超聲波掃描儀來定位神經。
透過這些方法,醫師可以更準確地確定麻醉劑的注射位置,以便達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如果針尖接觸到神經,病人可能會感受到一種突然的刺痛感,通常被描述為“針刺”或像電擊。
交互斜角神經阻滯是將局部麻醉劑注射到前尖及中尖肌肉之間的脊髓神經根部位,常用於鎖骨、肩部及手臂的手術。這種阻滯技術具備快速麻醉的優勢,但對於尺神經的麻醉效果不佳,因此不適合手腕及手部手術。
鎖骨上神經阻滯是提供上肢麻醉的快速方法,特別適合於肱骨下部及手部的手術。透過在鎖骨外側進行注射,這一技術有助於快速、有效地麻醉上肢。
根據最新研究,鎖骨下神經阻滯在使用外周神經刺激器進行神經定位時,雙重刺激技術比單一刺激技術更為有效,疼痛相關的過程時間較短。
腋下神經阻滯主要用於肘部、前臂、手腕和手的手術。腋下神經阻滯被認為是安全性最高的四種阻滯方法之一。雖然這一技術的優越在於不會對膈神經造成麻痺,但仍需小心可能導致的主動脈穿刺及其它并發症。
雖然臂叢神經阻滯術有其優勢,但相應的風險也是存在的。因為該過程涉及皮膚的完整性,因此可能會發生感染或出血的情況。在使用抗凝劑的患者中,出血相關的並發症風險高於一般患者。此外,局部麻醉劑的毒性可能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問題,包括癲癇發作及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
這樣可以降低因麻醉過程引起的潛在風險,確保病人的安全。監測病人的狀況及適時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至關重要。
臂叢神經的奧秘與麻醉技術讓我們得以在上肢手術過程中保持病人的舒適,也彰顯了醫學在疼痛管理上的進步。面對如此精細的神經網絡,我們不禁要問,未來臂叢神經相關的醫療技術又將帶來怎樣的創新和變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