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頭肌,拉丁文名為musculus biceps brachii,意指「手臂的兩頭肌」,是位於上臂前方的一塊大肌肉,連接肩膀和肘部。該肌肉擁有兩個起始部分,分別是短頭和長頭,並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肌腹,最終附著於前臂上部。
二頭肌的主要功能是在肘部進行屈曲和旋後,這兩個動作在開瓶器工作時尤為明顯。
二頭肌的獨特結構使其能夠跨越肩部和肘部兩個關節,因此具有多重功能。在運動中,當我們使用開瓶器時,二頭肌的長頭與其他肌肉合作,首先進行旋後動作以旋入瓶塞,隨後再拉出瓶塞,成功地展現了二頭肌的多元化運作。
二頭肌與上臂前側的其他兩塊肌肉,肱肌(brachialis)和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一起,形成了肌肉的 anterior compartment。二頭肌兩個頭是根據其起點來區分的,短頭起自肩胛骨的喙突,而長頭則源於肩胛骨的上關節結節。這樣的結構使得二頭肌在肱骨上穿過關節溝時仍能保持功能。
除去常規的兩頭結構外,約10%的個體擁有一個額外的第三頭,極少數情況下甚至可出現四到七個超數頭。
二頭肌的神經供應來自於肌皮神經,這使得二頭肌與其他前側肌肉有著緊密的神經聯繫。輸送至二頭肌的血液來源則是肱動脈,並且在肘部的腱可以用來觸診肱動脈的脈搏,提供診斷的依據。
二頭肌的功能橫跨了三個關節,其最重要的作用在於旋後前臂和屈曲肘部。二頭肌的長頭還能防止肱骨頭向上位移,幫助穩定關節。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提起重物,還是進行二頭肌的鍛煉,如二頭肌彎舉,二頭肌都發揮著關鍵的影響。
二頭肌的病理狀況,諸如肌腱炎或部分撕裂,常導致前方肩部的疼痛。
在運動中,由於強烈的拉扯,二頭肌的撕裂也是相對常見的,這對於運動員來說,可能會需要手術來修復。而日常的抗阻力訓練,如引體向上與二頭肌彎舉,則是強化二頭肌的有效手段。
二頭肌這一名稱來源於拉丁文,表示「手臂的兩頭肌」,這也體現出其形狀及功能的獨特性。二頭肌除了在生理上扮演重要角色,還與多種文化中對力量的象徵性意義緊密相連。
歷史上,達文西曾於1505年探討二頭肌的旋後作用,但這一點並未被當時的醫學界廣泛接受。直到1713年,威廉·切斯爾登重新發現,才讓這一肌肉的動作被醫學界記錄。
隨著時間推移,對於二頭肌的功能理解持續深化,許多運動科學文獻都著重於其在健身及運動表現中的作用,並試圖探討滿足人類需求的鍛煉方式。
那麼,二頭肌的本質與靈活性是否能夠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運用手臂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