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是現存的八種鼠海豚之一,也是其中最小的海豚物種。正如其名字所示,港灣鼠海豚常在沿海地區或河口附近活動,並且是一種獨特的海洋生物,經常吸引到鯨魚觀察者的注意。這種海豚有時甚至會冒險進入河流,已經在距離海洋數百公里的地方被觀察到。科學界普遍認為,港灣鼠海豚可能具有多樣的地理族群,例如北大西洋及西非產的P. p. phocoena、黑海及亞速海的P. p. relicta、未命名的西北太平洋族群以及東北太平洋的P. p. vomerina。
港灣鼠海豚的英文單詞來源於法語「pourpois」,這是一個來源於「porcus」(豬)和「piscus」(魚)的複合詞,古拉丁語對其也進行了類似的命名。
港灣鼠海豚略小於其他種海豚,出生時長約67至85厘米,重量介於6.4至10公斤之間。成年海豚的身長可達1.4至1.9米,雌性較雄性重,最重可達76公斤。這些海豚的身體結構堅固,最大圍度通常位於三角形背鰭前方。它們的嘴形不明顯,鰭和背鰭均呈深灰色,側面為稍微斑駁的淡灰色,腹部則顯著更白,通常會在喉嚨部位出現灰色條紋。在北大西洋有一些異常的白色個體被確認,但這種現象相對較少。
港灣鼠海豚廣泛分佈於較涼的沿海水域,位於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黑海。在大西洋,港灣鼠海豚從西非沿海延伸至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愛爾蘭及美國東海岸等地。根據2018年的一次國際研討會的調查,港灣鼠海豚的族群結構較之前認為的要複雜,至少在北大西洋便有三種基因上不同的亞種。
港灣鼠海豚喜歡生活在溫帶和亞北極的水域,主要以小型的魚類為食,如鯡魚、鱈魚及小沙丁魚等。最新的研究顯示,這些海豚在捕食時可達到每小時捕獲200條魚,並在夜間的捕獲數量峰值甚至可達到550條。它們主要靠近海底捕魚,但在捕獲某些魚類時也會更接近水面。
研究發現,港灣鼠海豚的獵物可用性在季節及日間活動中影響其聲音活動,並且在某些地區其捕食行為有明顯的夜間模式。
雖然港灣鼠海豚的整體數量不被視為瀕危,但它們仍然面臨許多威脅,包括:
總體而言,港灣鼠海豚被評估為「無危」,但一些特定的族群如波羅的海及西非的族群則被列為「脆弱」或「極度瀕危」。它們受保護的區域涵蓋多個國際協議和保護中心,例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海洋海洋生物保護協議》。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於這些可愛的海豚及其面臨挑戰的理解也在不斷增長。
港灣鼠海豚的未來依賴於保護其棲息地及資源的努力,那麼,我們該如何行動來保護如此獨特而重要的海洋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