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學中,地層學是現代理論與實踐的一個重要概念。考古學的挖掘技術,通常基於地層學的原則,這些原則源自地質學中沉積物的結構。當考古發現位於地表之下時(這是最常見的情況),重要的是要辨識每一個發現的上下文,這將幫助考古學家推斷出該地點的性質及其占用的年代。因此,考古學家的角色是探索哪些上下文存在,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考古地層學或序列學是單一地層單位或上下文的動態重疊。
這些上下文可以是堆積物(如溝渠被填土回填),也可以是結構(如牆壁),或者是所謂的「零厚度表面」(切口)。切口代表移除其他堅硬上下文的行為,例如填土、堆積物和牆壁的削減。一個例子是溝渠的「切口」,它穿過更早的堆積層。
地層關係是在時間上創建的上下文之間的關係,代表它們的形成順序。例如,一個溝渠和其回填材料的時間關係意味著回填發生在溝渠之後;在施工前必然要先挖掘溝渠。
地層的「上層」與「下層」關係更多是基於其在哈里斯矩陣中所處的地位,而非物理位置。
考古地層學基於一系列公理原則或「法則」。這些原則由地質學中的地層學原則衍生而來,但經過調整以反映考古堆積物的特殊性。E.C. Harris提出了許多廣為人知的原則:
在現代考古學中,了解一個遺址的過程是將單一上下文根據其關係組成越來越大的群組。這些較大集群的術語取決於實踐者,但通常會使用界面、小組和群體等術語。舉例來說,描述一個葬禮的子群可以是構成墓穴的三個上下文:墓切口、屍體及覆蓋其上的土壤。
層的推論目的是要將這些上下文合併成更大的「階段」,代表一個幾乎同時發生的考古地平線,這顯示了若干考古元素的共存情況。階段的創造是地層解讀和挖掘的首要目標。
單個事件或行動在考古序列或地層中留下可辨識的痕跡。
考古學家可能希望通過給每個上下文定年來確認某個活動,而非僅依賴於遺址上的文物。這可以通過已知的可定年元素或根據一種回歸式相對定年推測的上下文進行。這樣可以將活動與時間範圍固定在一起。
在利用地層關係進行定年時,必須注意文物的年代不代表上下文的年代,而只是該上下文可能的最早年代。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小心避免因為後期(較高)上下文中的文物混淆而導致錯誤的定年。
地層數據是考古檔案庫中的必需組件,但對於數字數據檔案來說,存在著愈來愈多的問題,尤其是地層數據多數僅存於紙本或掃描的圖檔形式,這使得這些數據無法進一步分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界也開始提出一些建議。
每一層土壤都獨具意義,透過不斷探索,我們可能發現更多未知的歷史與文化,那麼,這些歷史層次又將如何反過來影響我們的現實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