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達技術的世界裡,我們通常聽到的都是主動雷達(Active Radar),也就是那些透過發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的系統。然而,另一種名為被動雷達(Passive Radar)的技術卻鮮少被提及,卻在背景中潛滋暗長。這種技術如何運作?為何它們如此神秘?
被動雷達技術是通過分析周圍環境中的非合作性信號反射來檢測和跟踪物體的系統。與傳統的雷達系統不同,被動雷達並不具有專用的發射器,而是依賴第三方的信號來源,例如商業廣播、通信信號等。
在這種系統中,接收器能夠測量從發射器直接到達的信號和通過物體反射到達的信號之間的時間差。
經由這些信息,被動雷達能夠計算出目標物體位於何處,甚至能夠獲得其速度和航向等資訊。
被動雷達的概念並不新鮮。早在1935年,英國的羅伯特・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就利用BBC的短波發射器進行了首次的雷達試驗,成功探測到位於12公里遠的轟炸機。這個過程體現了被動雷達的原理,也讓人重新審視空防技術的進步。
許多國家早在1930年代就已經在其空防網絡中運用了雙基地系統。
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雙基地雷達系統逐漸被單基地雷達系統所取代,使得被動雷達技術一度被遺忘。
隨著數位技術和計算能力的提升,對被動雷達的關注重新浮現。透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設計師們現在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多種廣播信號。不少商業公司也開始研發被動雷達系統,例如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BAE系統等。
被動雷達技術逐漸成為許多國家新一代防空系統的重要部分。
像許多新技術一樣,被動雷達也有其優缺點。优點包括更低的採購成本,更少的操作和維護成本,以及隱蔽性強。然而,這項技術仍處於不成熟的階段,需要依賴第三方信號,這給部署帶來了挑戰。
當前,對被動雷達系統的研究正在各國蓬勃發展,尤其是針對現代數字廣播信號的利用。許多學術機構和軍事機構正在積極探索如何提升被動雷達的性能,以使其能在複雜的環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現有的商業和學術系統正在不斷進行技術更新,以適應當前的需求和挑戰。
被動雷達技術或許並不為許多人所熟知,但它的潛力和應用範圍無疑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一技術或將在未來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那麼,在這些看似過時的技術中,是否還有其他被低估的創新值得我們重新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