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手術,亦即日間手術,是指不需要過夜住院的手術。這樣的手術型式自1970年首次出現以來,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及成長。越來越多的醫療設施開始提供門診手術,以省去病人住院的麻煩和費用。根據統計,2012年,美國65%的手術是以門診型態進行,相較於1992年的54%顯示了明顯的增長。
門診手術的優勢在於方便性和減少成本。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病人選擇在門診手術中心接受治療。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手術種類的多樣化,今天的門診手術中心(ASC)已經能夠進行從眼科手術到關節置換等多種手術。根據2011年的數據,美國每年在超過5,300家門診手術中心進行的手術超過2300萬例。
門診手術中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當時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成立了第一家這樣的中心。創辦者希望能夠提供迅速、便捷和舒適的手術服務,避免傳統醫院的冷漠感。當中心首次開張時,有五位外科醫生在此執業,其中四位的手術需要全身麻醉。
如今,這些中心已經成為患者選擇手術的一個重要考量,不僅因為方便,還因為其安全性已與住院手術相當。
門診手術不僅限於某些簡單的手術,近年來許多以往需要住院的手術,如膝關節手術、肩關節手術及各類內視鏡手術,也開始在門診手術中心進行。這不僅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更讓患者能在手術後幾小時內返回家中,獲得更舒適的恢復環境。
雖然門診手術逐漸成為主流,但公共媒體也時常對此表達關注。例如,2014年著名的喜劇演員瓊·瑞弗斯在一次門診手術中去世,引來了對於門診手術安全性的討論。然而,根據多項研究,門診手術的併發症發生率往往低於住院手術,住院後的再入院率也相對較低,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選擇門診手術的患者一般身體狀況較佳。
門診手術中心被廣泛認可,並設有強有力的醫療質量監控機制,這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截至2016年,在美國得到醫療保險資助的門診手術中,最常見的手術包括白內障手術、胃內視鏡檢查及結腸鏡檢查。這些手術不僅操作簡便,而且患者的滿意度普遍較高,這也促使了門診手術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對手術中心的需求增加,許多大型醫療集團開始進一步擴展他們的門診手術中心網絡。目前,美國的門診手術中心遍及50個州,並且在全球範圍內也逐漸被接受。許多這些中心均通過聯邦醫療保險的認證,並符合各種專業機構的質量標準。
自1996年以來,加州成為美國第一個要求所有施行麻醉的門診手術設施獲取認證的州,標誌著門診手術質量的提升。
然而,隨著門診手術的普及,監管機構也要求這些中心具備突發情況的應變計畫,以確保患者在發生意外時能夠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各大認證組織定期對門診手術中心進行審核,以確保其符合行業標準,這是一個持續改進醫療品質的過程。
面對未來,究竟門診手術中心將如何持續進步,利用科技創新改善患者的手術經歷,並確保醫療安全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