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療法逐漸成為治療癌症的一種新興方式,利用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其對抗癌細胞的能力。這種方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美國外科醫生威廉·科利首次探索細菌對腫瘤的潛在療效,創造了癌症免疫治療的先河。
「科利發現,某些患者在與細菌感染作鬥爭的過程中,腫瘤的症狀反而顯著緩解。」
科利在1891年對一些無法手術的腫瘤患者進行了「無菌感染療法」的實驗,他將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注入患者的體內,期望藉此刺激免疫系統反應。他的觀察發現,許多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在他對文獻的回顧中,發現多位病人因感染而出現高熱,並伴隨腫瘤的改善。
科利的細菌療法在其後的幾十年間不斷演進,並對當代的癌症治療產生深遠影響。他使用的隔離細胞及其衍生產物,展示出優異的腫瘤退縮效果,這也成為後來許多癌症免疫療法的基礎。
「在1963年前,科利的療法被廣泛用於治療軟組織肉瘤,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現今的癌症免疫療法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T細胞轉移療法、單克隆抗體和治療性疫苗等。這些療法的運作原理與科利的實驗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都是提升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反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是近年來癌症研究的一大突破。這類藥物通過阻止免疫檢查點蛋白,來加強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此類法治療對黑色素瘤及某些肺癌患者特別有效。
「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和本仁·本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們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研發方面的貢獻。」
當今許多患者因為免疫療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治療成功。比如,CAR-T細胞療法就展現了驚人的潛力,特別是在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這種療法將患者的T細胞提取出來,在實驗室裡進行基因改造,使之能夠更有效地再度識別和摧毀腫瘤細胞。
儘管免疫療法已經在多種癌症治療中顯示出良好成效,然而其適應症的范圍仍需擴大,部分癌症亞型對治療的反應並不理想。因此,如何增強免疫療法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克服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仍然是當前科學家的重要挑戰。
「未來的癌症免疫療法不僅是對抗癌細胞唯有依賴藥物,還應結合個體化醫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設計針對性療法。」
從威廉·科利的實驗到如今多種形態的癌症免疫療法,無疑是一次科學發現和醫療實踐的完美結合。面對癌症這一常見的全球性健康挑戰,我們是否能期待更具針對性和更具療效的免疫療法能夠改變未來癌症患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