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在癌症治療領域引發了革命,這類藥物的成功不僅改變了我們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還使得許多患者獲得了新的希望。這些藥物的主要作用是喚醒潛伏的免疫系統,刺激人體自然的抗癌能力,使其能夠更有效地對抗癌細胞。
癌細胞表面通常有腫瘤抗原,這些抗原能夠與免疫系統的抗體或T細胞受體結合,從而引發免疫反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機制抑制免疫系統的活性,這些機制通常會讓免疫系統無法識別癌細胞。這項技術最初是在201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提出的,確立了我們可以通過靶向免疫檢查點來提升T細胞對腫瘤的攻擊能力。
回顧歷史,17世紀和18世紀,各種形式的免疫療法已經開始被應用於癌症的治療。美國外科醫生William Coley於1891年注射鏈球菌來治療無法手術的腫瘤患者,顯示出感染對於腫瘤的潛在治療效果。
Coley在研究文獻後發現,經歷感染的患者中,部分癌症完全消失,這讓他嘗試將細菌產品應用於癌症治療。
目前有許多類型的免疫療法被用來治療癌症,其中最為知名的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T細胞轉移療法、單克隆抗體、治療疫苗和免疫調節劑等。這些療法可以根據是否直接參與宿主免疫系統的介入分為主動和被動療法。
這類藥物通過阻斷在免疫系統中起負面調節作用的蛋白質,創造條件使免疫細胞能夠更強烈地回應癌細胞。當前有多款經過批准的檢查點抑制劑,如ipilimu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等。
T細胞轉移療法的基本概念是從患者身上提取T細胞,然後在實驗室中進行改造,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攻擊癌細胞,最後再將這些改造後的T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
目前較為流行的細胞免疫療法包括樹突狀細胞療法和CAR-T細胞療法。這些療法依賴於將特定的抗腫瘤特徵引入患者的免疫系統,從而提升對癌細胞的識別及消滅能力。
樹突狀細胞療法透過促使樹突狀細胞呈現腫瘤抗原給淋巴細胞來激發抗腫瘤反應。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創新技術,通過基因改造使患者的T細胞表達能識別腫瘤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這使得治療針對性更強,能有效摧毀腫瘤細胞。
抗體療法也是當前癌症治療的一個主要方向,這些療法通常分為裸單克隆抗體和結合型單克隆抗體。這些抗體能夠將免疫系統的攻擊引導至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新一代的抗體療法,像是以抗CD47抗體為主的治療,旨在恢復腫瘤細胞的清除能力。這些策略正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可喜的效果。
隨著科學的進步,針對癌症的免疫治療將不斷演變,我們對於利用免疫系統打擊腫瘤的潛力充滿期待。究竟未來的治療手段會如何改變我們的抗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