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美國的初選制度經歷了顯著的變化。隨著非黨派初選和「前兩名」初選制度的興起,許多州開始探索不同於傳統黨派分隔的選舉方式。這些變革的核心理念是要促進更溫和的候選人當選,並增加選民的選擇權。本文將探討這一制度在加州、華盛頓、阿拉斯加等州的實施情況,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非黨派初選,又稱「前兩名」初選或叢林初選,是指所有候選人在同一場選舉中競爭,無論他們的政黨背景。所有選民無論黨派,都可以選擇他們偏好的候選人。這一制度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的黨派界限,讓選民能夠更多地依據候選人的個人特質和政策,而非政黨歸屬來進行投票。
這種初選制度的支持者認為,這將有助於選出更溫和的候選人,並增強選民的參與感。
加州是實行非黨派初選制度的領頭羊之一。2000年,加州的初選制度遭到最高法院的裁定,認定傳統的黨派初選違憲。然而,在2010年,選民通過了第14號提案,引入「前兩名」初選制度。根據該制度,所有州立和國會候選人都在同一初選中競爭,前兩名無論黨派進入總選舉。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許多選舉出現了同黨對決的情況,例如在2018年的選舉中,多個國會選區出現了兩名民主黨候選人之間的比賽。
華盛頓州的初選制度與加州類似。2004年,該州通過了非黨派初選的提案,該提案在2008年得到最高法院的認可。如今,華盛頓州的選舉參與率高,且選民在初選中有更多的選擇。然而,這一制度也遭到質疑。由於會出現同黨候選人在總選舉中的對決,這可能導致某些黨派的選民在初選中選擇不激進的候選人,造成各黨派之間的投票分裂。
在華盛頓州的2016年國州財長初選中,儘管民主黨獲得了大多數票,但卻未能進入總選舉。
阿拉斯加在2020年也進行了與眾不同的選舉改革。在一項名為Measure 2的提案通過後,阿拉斯加取代了傳統的黨派初選,轉而採用「前四名」非黨派初選,並進行排名選擇投票。這一制度允許四名得票最多的候選人進入總選舉,進一步提高了選民的投票自由度。
雖然加州、華盛頓和阿拉斯加已經成功實施新的初選制度,但其他州的努力則遭遇挫折。例如,在佛羅里達州,2020年的一項提案未能獲得通過。在俄勒岡州,類似的提案也被否決,儘管曾經獲得資金支持。這反映出,儘管有支持者聲音,但對於這種制度改變的接受度並不一致。
政治學家Todd Donovan表達了對此制度的看法,強調「新系統未能改變華盛頓州的立法機構結構,也沒有真正增加選民的參與。」
隨著美國政治環境逐漸改變,各州不斷探索新的選舉模式,非黨派初選的實施可能會影響未來的選舉結果及政黨發展。這種新型制度是否真的能夠達到促進政治多元化和改善選民代表性等目標,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未來,是否會有更多州效仿這一模式,並經歷類似的挑戰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