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ptide,又稱為連接肽,是一種由31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多肽,它在胰島素的A鏈和B鏈之間發揮連接作用。隨著對糖尿病和低血糖的理解加深,C-peptide的測量可以幫助區分不同的疾病,這對於臨床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C-peptide在胰島素合成途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前胰島素會轉移到胰腺β細胞內的內質網中,並由A鏈、C-peptide和B鏈組成。C-peptide的去除之後,A鏈和B鏈通過二硫鍵結合形成胰島素。
C-peptide於1967年首次被描述,並隨著胰島素生物合成途徑的發現而進一步研究。在1971年,科學家們初步分離了牛C-peptide,並確定了其序列。早期對C-peptide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作為胰島素分泌的標誌物,但在21世紀初,研究發現C-peptide本身也具有生物活性,對微血管血流和組織健康有顯著影響。
C-peptide已被證明能夠與多種細胞類型(如神經元、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腎小管細胞)表面結合,並激活多種細胞內信號通路。這些信號通路的激活有助於提高轉錄因子的表達,並能改善與糖尿病相關的長期並發症的病理情況。
例如,在一項動物實驗中,研究者發現C-peptide能顯著改善神經和腎臟功能,並提升周邊神經的傳導速度。
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經常被測量C-peptide水平,以區分1型與2型糖尿病。由於C-peptide和胰島素以相等的比例分泌,測量C-peptide可以幫助了解患者自我產生的天然胰島素量。低C-peptide水平的結果常常指示1型糖尿病,並與高波動血糖及其併發症有關。
目前對C-peptide進行的治療研究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腎病上。儘管一些製藥公司曾經開展C-peptide藥物的開發計畫,但大多數計畫都因缺乏預期效果而終止。然而,持續的研究將有助於揭示C-peptide在治療中的潛力。
隨著對C-peptide功能的深入理解,這種小分子的潛在作用似乎不僅僅局限於糖尿病。它可能在心血管健康等其他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的研究會揭示C-peptide能否成為我們健康管理的關鍵一環,您是否認為C-peptide會成為新一代治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明日之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