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ptide,即連接肽,是一個由31個氨基酸組成的短肽,它連接胰島素的A鏈和B鏈,形成前胰島素分子。在糖尿病或低血糖的情況下,測量血清中的C-peptide水平能幫助區分不同的臨床條件。其在胰島素合成過程中,首先前胰島素在胰臟β細胞的內質網中轉位,包含A鏈、C-peptide和B鏈,隨後信號肽序列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降解,留下前胰島素。
最早關於C-peptide的報告出現在1967年,與胰島素生物合成途徑的發現有關。
在21世紀的前十年內,C-peptide被發現具備獨立的生物活性肽,對微血管血流和組織健康產生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C-peptide逐漸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透過C-peptide檢測,醫生能更準確地評估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狀況。
C-peptide已被證實能在奈摩爾濃度下與多種細胞類型如神經細胞、內皮細胞、纖維母細胞和腎小管等細胞的表面結合。這種結合能激活Ca2+依賴的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包含MAPK、PLCγ和PKC等,導致轉錄因子和腎上腺素合成酶(eNOS)的上調。
動物研究顯示,C-peptide的給予顯著改善了神經和腎臟功能,尤其是在早期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動物模型中。
研究還指出,C-peptide不僅能改善外周神經功能,也能改善腎功能,降低尿中白蛋白的排出及減少糖尿病所引起的腎小管變化。此現象引起了醫學界的強烈關注,因為這些發現可能為新治療策略提供火花。
在臨床上,医生可透過測量C-peptide水平來區分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或成年期發病糖尿病(MODY)。C-peptide水平的測定可以幫助確認患者體內自身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因為其是與胰島素等量分泌的。
C-peptide水平的顯著下降常常與1型糖尿病和胰島素依賴性有關,並與高血糖變異性及併發症相關。
此外,C-peptide測試還能幫助辨別低血糖的原因,如過量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瘤。事實上,在執行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測量C-peptide的數值得以更真確地反映患者的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情況。
C-peptide的治療使用在小型臨床試驗中已經得到探索,特別是在糖尿病腎病中。不過目前已知,某些研究未能顯示C-peptide的治療效果,這令進一步的研究依然顯得必須。
對於糖尿病腎病的療效仍需更多的臨床數據來支持C-peptide的潛在應用。
低C-peptide水平的影響超出了傳統的生物標記,並顯示出其潛在的療效和應用領域。然而,未來我們仍需進一步解釋其作用與健康的關聯性,才能確保醫療界對C-peptide的使用更加精準。你是否曾經考慮過,C-peptide在你的健康方面可能有哪些未被發現的潛力呢?